周岁宴过后,君攸算是正式的君家人了(上族谱意义在古代很大,怕孩子早夭,一般上族谱了才算家族里的人)。
每天只要有时间,父亲和4个哥哥都会到母亲这里看君攸。
母亲也经常带君攸去君祖母那里请安,让祖父祖母亲香亲香孙女,增加祖孙之间的感情。
可谓是爱女心切,用心良苦。
在君攸学说话的时候,为了君攸第一声可以喊自己,君家人可谓是‘机关算尽,勾心斗角’,处处小心机。
君父仗着身份只要是休息的时候,就提前去厢房里抱着君攸说:“为父的小闺女,小棉袄,来,喊爹爹!乖!喊爹爹!”,
等君攸的四个哥哥来的时候又一本正经的坐在一旁,当做啥也没做的样子。
君家4个哥哥,大哥颇有君子之风,每天来时和父母请安后抱着君攸让其喊:
“来,小妹,我是你大哥,叫大哥!是不是很容易,大哥!”
如果说话的时间短点,不是要被二哥抢着抱君攸就差点相信了大哥是君子;
二哥是个腹黑的人,经常带适合小孩子的玩具逗弄君攸,让其喊他二哥,可惜君攸内心里是个成人,对这些才不感兴趣(并不),
不知道是不是投身成婴儿的原因,现在和小孩子一样的习性,对那些玩具不由自主的观看,去倾听。
三哥四哥现在还小,只能在床边看着君攸,对着她不停的重复叫她喊:
“叫三哥!叫三哥!叫三哥!”。“喊四哥,喊四哥!喊四哥!”(君攸:重要的话说三遍呗!)
君母每次都很温柔的和君攸说话,不过每次都是不经意间说:“母亲我......”
君祖父就更直接了,每次母带君攸去请安,都要问:“今天紫曦喊人了吗?”。
等君母回答;“回父亲,并无!”后,就抱着君攸说道:“祖父的乖孙女儿,最聪慧了。来,喊祖父!祖父!祖父!”
君祖母也和君祖父差不多,每次问过君母后,就抱着君攸说道:“祖母的乖孙女儿,真是可人疼的乖孙女儿。来,喊祖母!祖母!祖母!”
最后君攸一天在君氏给自己试穿一套新的衣衫时,对着君氏喊道:“母亲!”
君氏惊喜的抱着君攸说道:“宝贝儿,是不是喊了母亲?再叫一次给母亲听听!”,
“母亲!”,
“哎~真是母亲个乖宝!心肝肉!”把君攸是抱了又抱,亲了又亲!
不过事后和君攸说要先喊父亲,让君父高兴高兴,这次先喊自己就让自己私底下偷着乐就可以了。
并吩咐下人管好嘴,不许透漏出去。
君家规矩严谨,君氏管家能力很强,家里被管理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晚上君父抱着君攸玩耍时,君母逗着君攸喊:“爹爹!”(君攸表示知道了,到了拍父亲马屁的时间了),
君攸很给面子的说道:“爹爹!”。
君源高兴的和君氏炫耀道:“哈哈!紫曦喊了我爹爹!我儿真是聪慧,与我亲近!”。
然后怕君氏不开心,又哄她道:“你天天与紫曦在一起,一定是太熟悉了,过后一定会喊于你!”,
“是的,紫曦与相公亲近,于我是一样的。”
这时,下人很有眼色的把君攸抱出去到隔间君攸暂时的厢房里(君攸太小,现在就近在父母厢房侧间照看着)。
剩下的时间属于君源夫妻之间的时间。
第二天君源跑到君祖父面前炫耀君攸先喊了自己,被君祖父找机会罚抄写大字,说是练字!
然后抱着君攸时,君攸很给面子的喊了:“祖父!”,对着祖母喊:“祖母!”,
两位老人又高兴起来!更加疼爱君攸!
时间在这样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度过。
到了君攸三岁时,君源已经过了省试,成为了举人。不过听取自己夫子的建议,再沉淀几年,争取一举通过会试,考上二甲之列,成为进士。
君大哥也考上秀才,君二哥考上的童生,先都在附近的书院读书,一周回来一次。
三哥四哥孩子家里学习,由君父自己教。
这天在全家人一起相聚时,在君祖父教考哥哥们的课业时,君三哥背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先修其身......”接着背不下去了。
这时君攸帮其解围的背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君家人听到君攸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会背《大学》里的内容,颇为惊奇。
君祖父直接继续面向君攸问道:“可知其意?”
君攸直接回答道:“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君祖父直接起身把君攸抱在怀里惊喜的说道:“大善!吾家有孙紫曦当大才!”
之后因为故意表现出过人的聪慧之处,君攸被君祖父带到身边,自己亲自教其琴棋书画。
君祖父是一个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之人。当年因为身体不好,太祖母怕他经不住会考,就没让其继续考下去,只考上了举人。
不过祖上也出过有三元及第,位列一品大员的祖先。只是君家人人丁稀少,后来甚至代代单传,直到君攸这一代才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