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君攸又像平时一样给人免费把脉问诊。
这时一位大娘走了过来,身后跟着2个青年男子,一个青年男子肩上挑着东西,一个青年拿着鸡鸭,还有一年轻妇人挎着篮子。
大娘走到君攸面前时便要给君攸下跪,幸好被君攸有所准备的提前扶住,
大娘说道:“君神医,你真是活菩萨,大好人啊!免费给我家老头子治好了多年以来的痨病,
他病一好,我家主心骨顶梁柱就稳了。日子也有了盼头。看病的钱也可以存起来给二娃三娃娶妻生子了。壮劳力也可以腾出手来挣钱了!
日子好过了很多,我真是不知道咋说感谢了!就像戏文里说的,这是下辈子给你做牛做马都愿意的大恩啊!”
“大娘,不用这样,医者仁心,我能出来义诊也是朝廷圣上英明神武,爱民如子;朝中大人们清明廉洁,风气清和。我才能借助家族行的方便给你们义诊。
要感谢圣上,感谢朝廷啊!”君攸马屁精上身,给君攸攒政绩,使劲的拍皇帝马屁。
毕竟自己的行动比较大,最近来谢恩的络绎不绝,加上马上养老院要建好,宫人们教化世人又是大动静。这些政绩给君家才是最有利的。
这世道毕竟是男权社会,只有君父他们官越大,做的越稳,君攸的日子就过的越好,越安全。
“是!圣上英明!”在场的人全跪倒磕头喊道。
然后大娘拉住一青年说道:“快!大娃二娃过来给神医磕头!
我家老头子刚好,身体还有点虚,行动不方便,三娃年纪小就让他留在家中照顾他。我让大娃二娃和老大媳妇过来替他磕头谢恩!”
“谢神医救治我父亲!”三人听话的跪倒说道。君攸拦都没拦住。
不过君攸也习惯了,毕竟在古代生活这么久,加上在宫中生活规矩森严,早已经适应了。
“好了,都起来吧。”君攸说道。
“君神医,我从家带了一些东西,给你尝尝。都是我们的心意,希望你不要嫌弃!”大娘说道。
“嗯,东西交给仆人就好!”然后接着说道:“心意我接受了,但是东西还是要给钱的,生活不易,不然我也不会来义诊了。
好了,不用争辩了,大不了大娘你收成本价就好,不能让大娘一家,亏钱!”
“这......好吧,君神医真是大好人啊!朝廷英明!”大娘说道。这大娘上道!还知道喊口号了!君攸心里想到。
这种事情在君攸身上经常发生,君攸已经习惯了。
这天养老院终于建好了。2处养老院分别占地约百多亩,分住宿区和教学区。
住宿区还分宫女住宿区和太监住宿区,以及临时住宿区(给突发情况的时候外人),还有留给君家人单独住宿的院落。
教学楼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杂学,如编织,绣花,木匠,剪纸等;
一类是教习人们简单的认字,和算术,可以防止被骗,比如签活契奴契时,被糊弄等。
每一类还分男室和女室,分别教习。
房子与房子之间,种满了常见的果树与花树。庄子外面有围墙,围墙边上还种了花椒树和蔷薇花藤,有效的进行了安全防护。
庄子里面挖了几处水井,方便人们用水。水井井沿边上用石头砌了围岩,保证安全。
出了庄子,周围就是田地,里面已经种植了粮食。田地一侧的不远处就是小山,山的周围还有河流分支,小溪等。风景优美,诗情画意之处。
君攸把在君府庄子上的暂住的宫女太监们接到养老院,宫人们看到养老院的环境,纷纷感动的落泪,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纷纷给君攸磕头行礼谢恩,被君攸叫起后,都承诺好好教那些愿意来学的不嫌弃他们的百姓和孩子,也好好守护这个庄子,他们以后的家。
君攸在宫里想着修建养老院让宫人们教习百姓时就准备把自己的医术也传授下去。
所以每天都抽时间编写医书,从简单到复杂,从汤头歌到各种实施案例,只要君攸学到的会的,都准备写进自己的医书里,传给世人。
毕竟君攸可没有门派门规敝帚自珍一说,要有也是华国派地球派,用意就是造福人类,广传世人。
因为君攸弄的动作太大,被君父经过君家的商讨上奏给当朝天子。当朝天子现在身体还很健壮,精力充沛,正是想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之时。
早前君父上交的种植牛痘预防天花就使皇帝记录史册,千古流芳;现在听君父的上奏,就知道又一次千载扬名的时候到了。
加上君父经过君攸的同意加上君家也没有喜欢学习医术的孩子,把医术备份多写几份放入君家书房收藏以及给族人当防身学识学习;原本就带给皇帝检阅,并说明君攸愿意无偿传给世人的意愿。
皇帝拿到手里看了看,又传太医来看了看后,太医跪倒说道:“著此医书的人是大才,此等心胸也是世间少见,我等俗人比不了的!”
皇帝听后很是惊讶和感动,要知道古代大夫身份限制和学习的时间长度和学习难度,加上环境影响和古代敝帚自珍的规矩,导致大夫很少,
有的地方甚至看个病要走很远,千里跋涉也不夸张,毕竟古代真的是地广人稀。
现在君攸医术了得,还愿意无偿传给世人,并写出书,利于传播,这样很多百姓都会获利,国家人口就会增加,
人口增加就会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就会越来越好。皇帝以后的政绩就更加好看。想到这里就命人拿来空白诏书亲自书写圣旨。
(圣旨就像现在的“最高指令”一样。一般圣旨是由上书房内的大臣,内阁大臣或者军机处的大臣等职能机构的部门与人员代为草拟,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