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攸被明兴帝破例封官,并昭告天下后,天下哗然。
经过皇帝同意,随着君攸舌战大臣的言论和内容被传阅天下后,又全部被君攸的才华而折服,初步认可了君攸,并为之推崇。
君攸上任之前,趁机把自己所著的医术拿出来,交给明兴帝,无偿的教育百姓。
“爱卿所言当真?此本心血,传家医学当真传播天下?让百姓习得?”明兴帝拿着经过太医验证过的绝世医术,激动的问道。
“诺!此言当真。臣绝无反悔!这是臣和师门长辈一起研制所著。希望传播于天下,惠利世人!师门也是同意的。
只是师门乃避世门派,门规当世只有一人可入士。今臣选择入市,其他人将隐士。”君攸为了永绝后患,说道。
“哦,那真是可惜。不过‘无规矩不成方圆’,门规如此,那理当如此。”明兴帝接受道。
“寡人为天下百姓感谢义弟和师门的慷慨大度。一定会再让天下百姓知晓其出处,记录史册,供后世传唱与供奉!”明兴帝对天行礼道。
“陛下英明!谢陛下!”君攸表现激动的说道。
君攸给自己的门派起名蓝华派(蓝星-华国),以后自己所著的所有书都会表明。
又把只能在南方热带气候生长的木薯,交给明兴帝。其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种植方法等,君攸都一一表明。
这些都是君攸的投名状,用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所用。效果很好。
明兴帝被君攸接二连三的惊喜快砸晕了,连连称君攸是自己的福星,朝廷的能臣。大臣们也被君攸拿出的这些东西所震惊到。越发接受君攸的官职和身份。天下人更是如此。
至此,君攸的腾飞之路就此开始。
本来古代当官不可以在自己的家乡为官,但是君攸现在住的地方是他后期迁徙过去的,不能算是真正的家乡。
加上君攸的很多提议也是针对那个地方的,明兴帝便任命君攸为花郡知府,能让君攸的方案更好的实施,使当地更快的发展起来。也有历练君攸的心理。
“义弟,没想到事情发展成这样。还没能好好款待义弟,带义弟好好逛一逛京城,这义弟就要启程赴任了。只能以待后期了。”郑清拉着君攸遗憾的说道。
“哎~!这也是好事。天佑得到陛下赏识,一飞冲天,未来可期。多好的事!以后待天佑贤侄回京赴任,你再款待不迟!”郑清父亲说道。
“伯父所言极是。再说来到义兄家,长辈兄弟待我极好,如亲生子侄,天佑铭记在心。以后回京赴任,再与哥哥把酒言欢,好好游玩一番。”君攸安慰道。
“是哥哥狭隘了。在这里还要恭喜义弟功成名就,大展宏图!”郑清恭喜道。
“同喜同喜!”
......
翌日,君攸身穿官服,坐进官轿,带着宫中指派的低阶官员和仆人护卫,准备走马赴任。
郑清骑着马在一旁相送。
“大哥,送君千里终于一别!就到这吧!后会有期!”君攸对郑清说道。
“那义弟保重!”郑清依依不舍的说道。
“保重!”
......
花郡-吴县-望山村。君爷爷等人正在家中闲聊。快过年了,天气冷,地里的农活已经停了。全家都在盼望着君攸的回归团圆。
“也不知道小宝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可以归家。真是想他了!”君奶奶纳着鞋垫说道。
“可不是,自从他走这些天,我每天都想着我那宝贝孙子。哎!”君爷爷也在一旁说道。
“铛铛铛!老二!在家不?”村长在院门外敲门喊道。
“在家,哥,你直接进来就可!大冬天的不在家能去哪里?”君爷爷起身开门说道。
“嗨!我是来告诉你大喜事呢!君攸当了大官!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县太爷都来了,快,整理下衣冠,等下长官们都来了!”村长说道。
“啥?小宝当官了?他不是还没上学科考吗?不是和师父去游学了吗?怎么当官了?”君爷爷震惊道。
“我也没明白。现在还是懵着的呢!你问我,我问谁去?等会儿县太爷来了就知道了。你别失礼就行。别给小宝找麻烦!”对于自己的亲弟弟,村长随意的说道。
“知道了!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这点我还能出错!”君爷爷不服气的说道。
看见长不大的弟弟,村长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这小子,就是命好,从小自己照顾着长大,现在又有小宝这么出息的子孙,真是君家之幸!
“拜见县令大人!”君家众人看见县令亲自前来,行礼道。
“哎!使不得!使不得!令孙君攸君大人,因为才华横溢,智慧非凡,已经被当今陛下征聘为侍中,兼花郡知府,正三品大员!君大人之后定会为君老太爷请封。我可当不得您的拜见!”县令知道君爷爷他们不懂,还没接到通知,便仔细解释道。
刚说完,就看见朝廷指派的侍卫和太监到了,这是先行通知当事人的传旨官。
只见所有人跪地听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蓝华派君攸,惊才风逸,品貌非凡.......钦赐。”传旨太监宣读完圣旨,把圣旨递给一旁很有眼色的县令,让县令代为处理。
县令也暗中递给太监一个锦囊,里面有银票。太监摸摸锦囊满意的收下了。这也是对君攸的看好。
“恭喜啊!君老太爷,你家孙子真是经世之才。君大人还教出门派医术,广传于世,乃天下百姓的恩人啊!”太监抱拳行礼对君爷爷说道。
“哦!好好好!”君爷爷已经被这些消息给震惊的不知所措,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应对了。
好在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理解,太监和县官也都很精明的应对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