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黛玉和宝钗之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黛玉和宝钗之贤(2 / 4)

宝玉曾错踢袭人,给她心口一记窝心脚,其实开门的事情怎么也轮不到袭人去做,她想管,完全可以让管开门的小丫鬟去做,作者这么安排,就是要让她受这一记窝心脚。

看宝玉骂她的话:【“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意,一点儿也不怕,索性拿我取笑儿了!”】

说到底贾宝玉是世家公子,是随便你一个丫鬟,外四路的宝姐姐随便数落教育的?平时不发火只不过是担待你们。

所以后宫嫔妃不得干政。后妃嫁给皇帝,只要生儿育女,管理好后宫,解决皇帝后顾之忧就行了,你要是比皇帝强,皇帝用你教育,那你倒当皇帝去了,要皇帝干嘛。到如今也是这样,各司其职,一个集体才能有序发展。

这么简单的做人道理,难道很多专家不懂?可是他们就偏要说,黛玉不教宝玉学好,不教他走正道,不如宝钗贤惠。

黛玉来贾府是来教导宝玉的?她是宝玉老师,还是宝玉父母?都让黛玉教了,要父母老师干什么?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言归正传,袭人从家回来后,提出两三件事情让宝玉依她。

【宝玉忙笑道:“你说,哪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

话未说完,急得袭人忙握他的嘴。】

为什么袭人要阻止他,因为中国古代传说认为,得道成仙的人死后身体会化作一缕轻烟直登仙界,称为羽化,所以有祖坟冒青烟一说。其实跟登极乐一样,就是死了。

在《搜神记》有一个紫玉化烟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有一个小女儿名唤紫玉,喜欢韩重,想要嫁给他,被父亲阻扰,气结而死。

韩重游学归来,到紫玉墓前吊唁,紫玉显形,赠韩重明珠。紫玉又给吴王托梦,夫人听说后,想去抱她,紫玉化为轻烟消失。后以“紫玉化烟”作为女子多情早逝的典故。

李商隐的《锦瑟》中有一句有名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中“珠有泪”,“玉生烟”便是出自此典。

这一章回的名称,后面一句就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显然出自此典,暗喻黛玉生时“玉生香”,死时“玉生烟”之意。

而紫玉正是紫娟和黛玉各取一字。

蘅芷清芬这句“轻烟迷曲径”,便是暗喻双玉变轻烟在蘅芜苑的曲径,书中第十一回,描写东府花园景色,后来的大观园即在此基础上改建,有一句“曲径接天台之路”。

关于天台,有东周时周灵王的太子在天台山骑鹤升天,和刘晨、阮肇天台桃源遇仙的故事。后天台也指仙境。

凡人登仙境,其实就是死了,何况宝玉和黛玉本来来自仙界,死了也就魂归天台了。

所以蘅芜苑终是他们的死地。

后一句“冷翠滴回廊”。冷翠典出诗鬼李贺的《苏小小墓》,这首诗里不仅有前文提到的“油壁车,夕相待。”

还有:“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冷翠烛的意思是磷火,俗称鬼火,有光无焰,所以说“冷翠烛”。

“ 劳光彩”,就是不辞辛劳一直发出光彩。

而蜡烛点燃就会滴下烛泪,所以这句冷翠滴回廊,细思令人毛骨悚然。

蘅芜苑可以说到处弥漫着阴沉沉的死气。

第三十二回,金钏因被王夫人斥责,投井死了以后,宝钗见王夫人坐在房中垂泪,便劝道:

【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性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胡涂人,也不为可惜。”】

金钏投井死了,闻死讯,王夫人尚且在哭,宝钗却“笑道”,可见其真是冷心冷面。

后王夫人说想给金钏两套妆裹衣服,宝钗说:

【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况且她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

金钏生前就穿过她的旧衣服,要知道邢岫烟和薛蝌定了亲,没衣服穿,宝钗尚且没送给她衣服,却送给过金钏衣服,要知道金钏是王夫人的大丫鬟,所以此语暗示出宝钗之前也和金钏关系很好,而在金钏死后,却毫无伤感之意,可见之前不过是因王夫人之故笼络她而已。

不仅如此,宝钗为宽慰王夫人,还说金钏是在井边玩失足掉下去的。

而金钏当初在跟宝玉调笑时,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