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梁举人答完了。”
小吏捧着长长的试卷呈给贺书容与傅仪逊、柳侍郎三位考官。
“这么快?”柳侍郎下意识转头去看沙漏,不禁惊讶。
“听说这位梁举人学问不浅呐。”傅仪逊摸着胡须与二人笑语,“八岁学文,十岁能缀千言,十七岁便得中举人。”
贺书容吩咐小吏将试卷封名收好,也去看那举子名录:“卧冰?这名别致。”
“还是南方人。太后近来正愁南方农事不兴流民四起,若此子才学尚可,恐怕前途不可限量啊。”柳侍郎叹道。
贺书容抬头看着那玉袍少年泰然收拾好行囊,朝堂上一揖便转身离去,心中颇觉可用。
-
铜铃再度响起,小吏们井然有序地将试卷收上来。
阅卷并非贺书容主管,她便不多停留,与傅柳二人辞别后便踏了出去。
贡院门口,梁卧冰正坐在那儿拿着根杂草在地上写写画画。
贺书容认出他来,问:“梁举人?都一个时辰了怎么还不回去?”
梁卧冰先前没看清这位第一女侍中的面目,只看她衣着也就猜到,立时起身拱手答礼:“草民参见侍中大人。草民在此等候草民的先生一同回客栈。”
“哦?你先生也在此次春闱之中?”
“是,草民的先生姓孔,名一文。”
贺书容闻言微愣,面上的笑意淡了三分,最终只说了句:“但愿梁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梁卧冰心中困惑,不解侍中此言何意,只得看着贺书容上了马车远去。
-
回到宫中,贺书容俱禀贡院中事,连同五年前孔一文殿试策论一并说与了太后。
而今的秦懿兰再不是当初被尹绿芸一句话吓得惊慌失态的妇人,她是大权在握的皇太后。
她听罢只冷笑一声,问贺书容:“你以为呢?”
“鼠目寸光,迂腐至极。”贺书容说着抬头觑了眼太后,又说,“恕臣妄言,以他的本事岂会不知康帝之过、当今皇上之庸?却将一切苦难的源头归咎于女人,说的好听是忠君,说的难听便是鼠辈耳。”
这话很合懿兰心意。
她满意地点点头:“那就随他去。他愿意一辈子考功名也罢,回家做他的乡绅老爷也好,别叫他现到哀家眼前。”
“是。”
“还有,礼部柳侍郎,五年前擅夺士子贡士身份,一旦败露叫天下读书人怎么看朝廷?你遇上他提点几句。”
“臣明白。”贺书容应声,想了想又说,“娘娘,那梁举人,若真有学问,还请娘娘莫因他师父的缘故埋没了人才。”
懿兰看她一眼,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且看他的学问。”
“娘娘,秦尚书求见。”
“让他进来。”
秦廷瑞弯着腰,进门便拜:“叩见太后娘娘。”
“说吧,什么事?”懿兰懒得看他,只管摆弄自己的插花。
“陈大将军从玉门关飞马报信,濮真恐有异动。”秦廷瑞仍跪着,双手呈上兵部塘报。
懿兰捏着花枝的手一顿,目光落在那道封了银色锦封的塘报上,迟迟没伸手。
仿佛只要她不接过来,这件事就不存在一样。
贺书容抿了抿唇,接过塘报摊开在懿兰面前。
她阅罢,深吸一口气狠狠闭上眼:“户部还有多少银子?”
秦廷瑞叩首泣拜:“账上有一百七十余万两。皇上命户部好生预备来年太后娘娘四十五寿辰,这一百七十万两中最多只有一百万两可用做军费。”
“什么寿辰?”懿兰皱眉。
秦廷瑞愣了愣,开口:“皇上称太后娘娘入宫二十六年没热闹办过一回生辰,为表孝心想在明年为您风光大办,重修平江园。又嘱咐礼部户部,此事暂且瞒着娘娘,好叫娘娘高兴。”
“他这是想气死哀家!”懿兰气得直拍桌子,指着秦廷瑞的鼻子骂,“摄政王不在京中,你们就拿哀家当瞎子当聋子了?!去,都去听那无知小儿的!等着濮真打进来把你们一个个枭首挂在城楼上!”
“太后娘娘息怒!”
贺书容忙为太后抚背顺气,又道:“娘娘,当务之急是边关军防,皇上那儿您可慢慢管教。”
懿兰气得直翻白眼,打发春雪立刻去知会童尚书,停止一切寿礼准备,立即筹集钱粮发往边关。
秦廷瑞老泪纵横,抹着眼泪道:“恐怕一百七十万两白银尽数用于战事也未必周全。天灾须赈,流民须安。老臣说句不好的,倘若此战再败,濮真向咱们索要的就绝不止每年八百万两银了!”
懿兰只觉得头疼。
钱钱钱!她如何不知朝廷缺钱?可她能如何?!
贺书容也愁眉不展:“这些年来朝廷已然加收十款税目,查抄公爵王府之家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