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少年清醒意识到,后面三个月对他的人生有多么重要,他不敢轻举妄动。可他还是忍不住在这段时间重新阅读两本课外书。随着个性的日渐成熟,他已学会多看看生活中光明的那面,少看或者干脆不看黑暗。
这时起,少年对阅读有所选择,不像以前那样,仿佛是书都可以读。清明节,图书馆休假,他需要休息。于是,他再次翻阅《鲁滨逊漂流记》。
假期,他没有放弃日常的看教材做题,挤出部分时间用来阅读这部小说。时断时续的,偶尔翻看几页,像是散发思维,又像是娱乐获取欢愉的活动。少年读书时常陷入沉思。沉思后,他会在书页空白的地方,写些许思考所得,这些文字往往跟书本的内容毫无关系。这次重读,像鲁滨逊救下星期五,觉着星期五就是上帝送给他的。少年认为,重读小说是老天爷的安排,有种不可言喻却又不言而喻的意味。少年啊少年,看来,你再次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啦。
《鲁滨逊漂流记》是经典永流传的文学名著。伊塔洛·卡尔维诺曾说过一段话,大意这样:“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得起读者反复阅读的,而且,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这部普世的经典,使得少年越读越有韵味。
事后,少年特意到图书馆查看故事的时代背景。他发现丹尼尔·笛福的写作动机其实是为了钱。少年认为,创作动机不能否认文学价值。创作的动机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常常表达出,来自客观世界中尚未被别人表达出来的那部分内容,而那部分内容往往是别人说不出来的。
除了《鲁滨逊漂流记》,还有本书,究竟又是哪本呢?那本书,就是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这个故事,原本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中人类的青年时代,少年这时候阅读的是单行本《树上的男爵》。
翁布诺萨的男爵柯希莫·迪·隆多,他拒绝别人强迫他吃蜗牛,受到刺激跑到树上生活。栖息在树上,他经历生活的种种考验,为求得生存与摆脱困境,不得不与大自然展开搏斗:他用弟弟给他的□□捕猎,学会烧烤与原始的烹调方法,用剩余的野味与农民交换水果蔬菜;他与母羊做朋友有羊奶喝,与母鸡达成协议有鸡蛋吃;他养殖蜜蜂指挥修建水利工程服务社会;他跟姑娘薇莪拉恋爱,目睹拿破仑的社会变革……不疯魔不成活,天才成为天才以前,往往是疯子。
没有人教柯希莫,他觉得,这样做合适自己。树上的世界没有人逼迫他做任何不喜欢的事情。为生存,他仍要遭遇挫折与磨难,但他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这是树下生活没有的。可以按照意愿选择人生,这就是自由。
少年告诉自己,他要像柯希莫追求渴望的幸福,追求想要的生活,追逐诗跟远方。寻找自我,只因为每个人都要站在自己的立足点,保持属于自己的立场,独立思考与行动。柯希莫背后有别样的世界观,他自始至终坚信着所作所为的积极意义。偶尔感到孤独,偶尔感到寂寞,可他是自由的,他获取了幸福。
柯希莫的人生明确,他的人生有意义,他的人生无怨无悔,这是他自我存在的价值。或许,只有那种到死都坚持着自己的人,我行我数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地去体验,才能为大家,甚至全人类作出独特的贡献。
8
小说末尾,柯希莫抓住热气球的绳索,脚踩着锚,蜷缩成团,消失在大海那边。他的遗体没有返回地面。他到死都没有回到地面,人们给他墓碑上刻有:“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别人放弃自我,柯希莫坚守内心,他在树上的世界跳跃,像猴子穿梭往来,生活过得很传奇。柯希莫坚持着自己的意志,作出自己的选择,坚持到底,通过不断学习与努力,最终保存了生命的完整性。少年明白,这部小说对自己有着与《鲁滨逊漂流记》同样的意义。意义深远,像血液流遍全身。
当然,柯希莫的意义,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还是全人类的。他的背后蕴藏着积极面对人生,不断作出符合自己的选择,从而拥有渴望的幸福与自由。在树上生活,不是冲动就能解决的,他需要维持生存。
为维持生存,他需要选择,需要付出,需要寻找。少年望向窗外灰色朦胧,他的心底升腾起迷茫,这种迷茫让他思考人生。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的思考,目的在于解放自己的情感,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道路。
少年相信,经受岁月的洗礼与打磨,自我存在的价值终将绽放光芒,他渴望的幸福和自由亦将到来。经历某些事情以后,这个少年觉着自己今非昔比,由内而外都是崭新的。有那么瞬间,他希望出走,希望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他对这个充满着忧伤与欢乐的地方没有留恋,他想要追寻诗跟远方。
男爵跑上树,他的父母想尽办法,想要抓捕他。千方百计被执拗的少年挡住。亲情与爱情没能让柯希莫走到地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已经是有思想、有追求的独立个体,不受自己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