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破晓> 云崖观(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云崖观(上)(3 / 3)

山修道的虞伯崇。

虞伯崇出生于江南水乡中一个贫苦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喜爱诗书,常常被乡里人称赞为“神童”。然而,尽管他才情出众,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继续深造,始终未能考取功名。虞伯崇的父亲曾是举人,却因病早逝,母亲为了抚养虞伯崇长大,辛勤劳作,供他读书。虞伯崇明白母亲的期望,他日夜苦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才华,光耀门楣。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他。连续几次科举考试,他都名落孙山。

在科举路上失意的虞伯崇,心灰意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的学识不足以应付那些复杂的考试。而且,他感到世上并不公平,像他这样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即使再努力,也难以获得成功。

也就在这个时候,虞伯崇遇到了一个道长。这位道长虽然看出虞伯崇内心的抑郁和迷茫,却没有一味劝导他远离尘世,而是鼓励他以另一种方式“入世”,即修尘世中的“道术”。他与虞伯崇相遇时年事已高,且因为年轻时颠沛流离,身子骨早就坏了,没多久就离世了,只给虞伯崇留下了一本名为《魂术》的小册,并在传符箓之时教会了他第一术:驱魂术。

道长临终前曾言,这小册是师门传承,许多年前由一位天聪极高的掌门编著,其精要高深自不必言说,更让当时的道观名声大噪,慕名前来的信徒不计其数。可惜后来朝代几经更迭,道门式微,道观在一场天降山火中被烧毁,活下来的仅剩他一人。而他之所以放心将《魂术》交与虞伯崇,是观察其品性许久,觉其是可托付之人。但有一件须谨记,即无论将来如何,第一要义是惩恶扬善,世间恶魂恶人可杀,若为名为利,私用法术,则有违天道,最终必遭反噬。

虞伯崇接了道长的衣钵,几年后母亲病亡,随即孤身一人来到了云崖观,正式成了道士。

李四悟和虞伯崇相见恨晚,常与虞伯崇在观中以兄弟相称,坐而论道,他较之虚长几岁,自认了道兄。至后来不断有人慕名前来修道,亦是二人共同传授的法术。观中香火越发旺盛,经济上亦宽裕许多,他们二人便有了闲心,常扔下观中俗务,结伴四海云游。

有一回二人历经两年才归来,云崖观上遭了山匪洗劫,观中所有财物皆被洗劫一空,幸亏有几名道士死守着三清洞,不然云崖观又要再修建一次。至此,李四悟和虞伯崇共同决定,在云崖观剩余的弟子中选任一人,为“云崖子”,云崖子并不负责授符箓教法术,只掌管云崖观中大小俗务。

再说那交到虞伯崇手中的《魂术》,记录全为人死后,肉身腐化,只余鬼魂相关之术,其中驱魂术不过是入门,当初传承的道长也曾言,之所以托孤虞伯崇,是因为自己资质驽钝,修炼了一二十载,也不能练就下一级的缚魂,唯恐后继无人,浪费了仙去掌门的过人造诣。而虞伯崇后续到了云崖山,潜心学习,加之李四悟的协助,最终习得了缚魂术,后世的绝情湖也就是那时候引来练习道术所致。

只是到了这第三级的杀魂术,一是虞伯崇本心善良,对人对鬼都颇为慈悲,像个佛门中人,二是他突破缚魂术时已是知天命之年,心中对更高深的符箓之术的追求不同年轻时迫切,所以《魂术》的传习至此也就搁置了。

王道士没想到时隔多月后能在云崖观遇到陈晋北。不过,他会来此处倒也不奇怪,从自己上山至后来宋治与赵桥也到云崖观聚首,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两人像是相熟旧友,闲聊了些近况。陈晋北只说自己历经了许多事,心中有不解,所以来云崖观随便看看。王道士听完也不深问,微笑道了声好。

等踏进了道观的大门,王道士突然想起一事,笑道:“哦,对了,之前你跟我说有个守观的道童,我是真没想到,他年纪虽小,辈分却比我还高,是上一任云崖子师祖的关门弟子,我还得叫一声小师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