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其他类型>当极品拿了爽文剧本[快穿]> 我是年代啃老族的亲爹(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是年代啃老族的亲爹(11)(2 / 3)

很多,我们一定不能吃亏!还有还有,不知道明江市的人喜欢吃什么呢?他们喜不喜欢吃甜的?还是炒面炒饭?主食包子还是馒头?我们还有家里带了酱菜……”

顾小娟在前面絮絮叨叨,掰着手指头数要做的事情,整个人一下子鲜活起来。

接下去的几天,顾小娟已经完全不需要顾扶苏的引导,甚至于,摸清楚了爸爸对她的“纵容”后,她完全是把顾扶苏当做是一个移动提货架,带着他往返于农贸市场,五金店,市郊牧畜厂等地。

顾扶苏从来不会小看一个女性在谈生意,砍价,货比三家上的能力。

顾小娟也的确很强。

即便她身材不算高大强壮,声音也不算雄厚有力,甚至她背后也没什么势力帮助,但她在面对批发市场的中年老板若有若无的威胁时,依然能面不改色,直接砍掉人报价的一半,之后还能很自然地利用各种战术策略达成自己砍价的目的。

原本两三个月都没能学会明江话,没能和周围邻居说上一句话的顾小娟,在“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摊子”的激励下,不到一周就学会了用熟练的明江话和当地人吵架,砍价,说八卦,很顺利地融入其中。

一周后,明江炳西路夜市,一个小摊子不声不响支了起来。

炳西路夜市是一个“传奇”的地方,它位于明江西城区炳西路,建立之初原本是为了服务当时西城区的机械制造厂,分东西两块,东区卖小吃零食,西区卖鞋包衣服,以价格低,货源多,商品繁杂种类繁多出名。

在机械制造厂停厂后,夜市却留了下来,还因为范围之广,种类之多,被直接冠以炳西路夜市的名字,成了明江市第一个夜市。之后几年里,明江市陆陆续续多个地方涌现出夜市,但不管是规模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如炳西路夜市。

所以也可以想见,即便只是炳西路夜市里的一个小摊子,人流量也绝不会少。

如今已经十一月了,明江市靠江,恰好炳西路夜市还就在江附近不远处,一个小摊子正常来说难以抵御寒冷。但恰恰相反,各家摊子上的烟火气,高功率的灯,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群,都将这块地方渲染得格外热闹又温暖。

顾小娟的摊子位置很好,这一点当然一部分是钱开道,一部分是拖了郝运来的人脉关系。

顾小娟摊子上卖的是她在家做惯了的拌菜,杂糅了顾扶苏提供的麻辣拌的建议,除了她在家时经常做的酸醋酱,红油肉丝酱,菌菇三鲜酱和辣油以外,还做了满满一大盆的麻酱。

麻酱不是睢安县人吃惯的口味,顾小娟在做之前,还有些犹豫。

麻酱做起来也很简单,按照比例,花生酱,芝麻酱,芝麻油,花生碎,芝麻碎,酱油,一点腐乳汁,一勺高汤,喜欢香菜和葱的,可以再加点增加一些香气。

这样一碗麻酱,乍看平平无奇,但是做出来当晚,顾扶苏和顾小娟就着这个酱汁,煮了满满一大锅饺子吃得香喷喷。

顾小娟是不吃醋的人,往日吃饺子,总是原汤化原食,吃个原汁原味,实在嘴里淡,顶多沾点辣油,却也不能多吃,她不怎么能吃辣。

如今沾了麻酱吃,难得吃出点别的味道来。

这一碗饺子之后,顾小娟默默增加了麻酱的量。

晚上六点左右,夕阳西下,夜幕降临。

炳西路夜市附近的工厂大楼里逐渐涌出人群,这些人朝着不同方向移动,很大部分都来到了夜市。

夜市内,人声嘈杂,摊子与摊子之间几乎一线之隔,空气中的味道纷杂,肉菜海鲜和各种香料酱料杂糅的味道很快吸引了一批人。

顾小娟的小摊车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在很多人只是随便弄个三轮架个木板铁板就开卖的现在,顾小娟听了顾扶苏的建议,找五金厂专门做了一个两用的三轮车,就显得格外显眼。

拌菜分成煮菜和炸菜,有点类似麻辣烫和炸串拌饼,饼是睢安县老家带来的,也是顾家的老手艺,即便是凉了也喷香耐嚼,贴在锅壁上稍微加热一下,加点酱料拌一拌,普通人足以吃饱还能吃香。

三轮车下有个专门的地方放煤气罐,连接上面的煮锅和炸锅,不锈钢车面上有固定好的位置可以用来放一罐一罐的酱料,两侧是盛放着不同菜品的小篮子,顾扶苏还提前找人定制了塑料杯子,用来放热腾腾的拌菜。

热乎的烟火气,在十一月的夜晚,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不多久,小摊子前就聚集了好几个人。

但大多数人都还只是观望,对着满满当当的菜品不知该如何下手。

顾小娟面对这些潜在的顾客,几乎只犹豫了一秒,就直接挂上了笑脸,从三轮车后拿出一个篮子,直接不由分说递给了站在最前排的年轻姑娘:“妹子,你看你要吃什么?我这里什么都可以自己选,想吃素就多拿点素的,想吃肉就多拿点肉的,选完了菜还能选吃煮的还是炸的,分签子算钱……”

顾小娟絮絮叨叨地介绍,但她温柔的声音和动作,的确没有引起年轻姑娘的顾忌,年轻姑娘随着她的指引很快就选好了自己要的菜,然后坚定选择:“大姐,我要油炸的!给我多来点酱,麻酱要多一点!”

这是第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