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盈袖极好地适应了寡嫂的身份,看得出来,自那日之后,崔恪也的确打消了大部分的怀疑,开口唤了她一声嫂嫂。
她其实并非打定主意要骗崔恪,只是想在收到昀儿的回信前暂且拖住崔恪的脚步,但事已至此,骗便骗了吧。
反正崔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反正他也曾骗过她不是吗?
他们之间那段称不上缘分的错误早就在她离京时便烟消云散,辛盈袖一早便决定放下。
若是不出意外,她与崔恪的下一次会面会是在青霁与昀儿的婚嫁场合,或者更幸运一些,就能让崔恪的牌位与她一同坐在高堂主位之上。
可是上天偏偏又予他和她一次相会。
既来之则安之,他们之间或许亏欠了一场告别,那时的辛盈袖太过伤心也太过憎恨,直至离开都不愿再看崔恪一眼。
那便好好过下去罢,待昀儿的传信一至,她知晓了原委,便让他自去吧。
“恪儿!”她已然将这个称呼喊的顺口,“这些柴够了,你快进屋来歇歇吧。”
“好,多谢嫂嫂。”院中一身布衣的男人放下斧子,眉眼清越,看上去倒真是读书人的温润模样。
崔恪这些日子表现的极为勤快又守礼。
毕竟在辛盈袖的讲述里,他是个不得志的秀才,屡屡考举人不第。堂堂七尺男儿,全凭她这个柔弱的寡嫂在供养他,甚至软弱至此,一时想不开便去投河。
崔恪简直不能更愧疚,哪怕他觉得两个男女共处一个屋檐下其实极其暧昧,她一个小妇人柔弱不知事,又早早地死了丈夫,可他身为读书人便更应知晓男女大防。
但是不知怎么回事,崔恪潜意识里极其抗拒与她分离,他催眠一般说服了自己,终究默认了现下的悖礼,享受着她的呵护。
每每看着嫂嫂清莹的美眸里全然不设防的关爱,他便觉得自己怀揣了一份不可告人的罪恶。
屋内的辛盈袖早已摆好了碗筷:“恪儿,我下午去山上找药,你便在家温书。”
“不,嫂嫂。我同你一道去。”崔恪因谎言而攥了攥掌,“明日的书已经温过了,我今日无事,理应陪嫂嫂一道去的。”
“当真吗?”辛盈袖忽闪的眸仿佛会说话,这话儿便明明白白地传递给了崔恪。
她在问,你行不行?
崔恪因为这无言的一问再次感到羞愧。
他其实也觉得莫名。这些日子他翻过书,合上便可清晰复述,作出的策论亦是洋洋洒洒,引经据典,论理明当。
可是这样都能屡试不第吗?
如今的举人真这般难考?
辛盈袖点到为止,旋即笑开道:“那便辛苦恪儿了,嫂嫂正需你帮我呢。”
她又一次善解人意地看出了他的窘迫,又一次用这般轻软的话语便化解了一切。
崔恪心中飘然,掩饰举箸,只觉颇有些食不知味。
辛盈袖也松了一口气。
昀儿的回信不知何时才至,她必须得在这段时间内稳住崔恪。
她其实也不愿崔恪终日闭门读书,他的头脑算是她生平仅见的那一类聪颖,至于他本人,在尚未及冠时便由科举入仕,待她离京时已然官居三品。
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是连举人都考不中的书生。
若再让他读下去,辛盈袖真怕他哪天便自己发现了端倪。
早饭后,叔嫂二人便同去东山采药,崔恪背着高高的背篓,行在辛盈袖前面为她开道。
男人的身影一如既往地挺拔昂藏,哪怕此刻身着粗布衣服,亦自有一股清绝正气。
他话极少,却十分细心。一路上为她挡下烈阳,劈开荆棘杂枝,遇到陡坡险岩时便事先提醒,而后伸出那截竹筒,牵着她下来。
她拉着这头,他牵紧那头。
辛盈袖在这一刻忽然想起了少时伏在阿娘怀中的戏言。
那时阿娘总是笑骂她,究竟是怎样的郎君才敢要她这样无状的疯姑娘。
阿耶最不爱听这个,总在一旁捋着须摇头,说阿袖还小,你又在瞎讲;阿妹小小的个子,小大人似的忙着帮她晒药,忙着一趟又一趟地跑,口里喊着姐姐嫁人要带上我。
她便在阿娘怀中大言不惭,说要呀,怎么会没人要,到时候她还要挑呢!
她的夫婿个子要高,总之不能矮过她;要老实,最好她说什么是什么,兄妹三人里就数她挨的鞋底子最多,她最讨厌被管着了。
要话少,毕竟她自己话便十分多,一个家容不下两个话多的人。
如她这般多话的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听众,而非另一个聒噪的人。
最重要便是,他得尊重她,她此生立志行医,绝不甘囿于后宅,若他不准,那她就要休了这等小肚鸡肠的男子。
阿耶听得愈发摇头。
哥哥便在一旁帮腔,说袖袖尽管去挑,万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