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官家诏令——”
“正月十五子正已到,王者赐灯,与共众乐。今四海混同,万民康泰,京城燃灯一昼夜,共庆休明之运!”
言毕,汴京城内一瞬亮起灯海。
东距新曹门,西连大梁门,百戏竞作,歌吹腾沸,锦绣辉映十余里。
三元观灯的习俗自前朝盛行,本朝亦然。至今庆祐三年,已有百年历史。
朝廷为表升平之盛事,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门燃灯,供市民观赏。
人头喧嚷的御街上,有一提灯小娘子跑来跑去,向人们展示她新制的鱼灯。
“看我的吉祥如意金鱼灯!”说着,她挥动手臂,小鱼灯像活了一般在空中游动,闪烁熠熠光彩。
另外一只也不不甘示弱,摆动胖乎乎的身子挤进众人视线,连翻好几个筋斗。
一圈儿人皆被她手中新奇灵动的小玩意儿吸引,眼看吊足了胃口,她趁时说道:“一只小鱼十文钱,凑一对儿寓意更嘉。”
鱼灯常见,可像玲珑手中如此趣味十足的不常见,围观的人纷纷摸向自己钱袋。
“给我拿一对儿!”
“我也要,我也要!”
玲珑忙得不亦乐乎,不多时,她将鼓胀欲裂的荷包托于掌上,眼睛笑成弯弯月牙。
夜寒风细,思绪也飘飘然。
备细回想一番,穿越至今已然月余,从起初的天崩开局到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其中艰苦只有她一人知晓。
原身本是一祝姓人家的大女儿,年芳十七。
家中虽不富贵煊赫,但凭着祖传手艺开了家灯铺,生意不温不火,但也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父母情深意笃,又为人忠厚,一家人日子平淡却美满。
怎料娘亲生妹妹时羊水栓塞,拿参汤吊了几日后终还是撒手人寰。
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婴孩哭了三天三夜。
昔日意气风发的男人因思念成疾变得形如枯槁。整日不问俗事郁郁寡欢,鱼灯铺生意也日渐冷落下来。
就在她穿越而来的那日,父亲不堪折磨,一尺白绫追随亡妻殉情而去。
玲珑看着五岁的幼弟和还在吃手的幼妹,明白了一件事——她成了家中唯一的指望。
幸而闾里四邻都是好心人,时常接济她们姐弟三人。尤其是隔壁寡居的米婆婆,很喜欢替玲珑带娃,也可聊解膝下荒凉之苦。
玲珑原就是非遗花灯传承人,手艺自是没话说,很快灯铺的生意恢复如旧。
正思索着,从不远处跑来一小男童,手里举着糖人儿,边舔边问:“阿姐,你卖完灯了么?妹妹还在家中等你讲故事呢。”
玲珑瞧见弟弟,把特意藏起的兔子灯拿出来。
祝昊昊满手是黏糊的糖霜,粘得分不开指头,一不小心没接住,兔子灯咕噜噜滚落在地。
“祝二!”玲珑揉面团似的捏了一把他的脸,忙去捡兔子灯。
兔子灯活脱脱蹦进一处倾颓的廊檐下,周遭漆黑一片,玲珑只得蹲在地上摸索。
先是触及一片柔软,玲珑咦了声,不待她细想,只听“咚——”的一声闷响,脑袋撞上了个硬邦邦的物事,疼得她眼冒金星。
她揉着脑袋,定睛一看,面前出现了个高挺瘦直的轮廓,而自己精心制作的兔子灯则被人皱巴巴攥在手心。
哪来的叫花子!玲珑心下嘟囔道。
刚要开口讨灯,便被一声“哎呦——”打断话头。
她有些诧异,心想这叫花子未免太过小题大作。
玲珑借着朦胧灯光打量眼前之人。
眉山清隽,鼻梁高挺,薄唇微扬有几分妩媚,长睫下一双星眸泛着水光。
竟是个样貌极为俊美的青年郎君。
她再往下一看,捂眼惊呼:“臭流氓!”
这人表面斯文俊朗,没曾想浑身上下只着了件灰扑扑的中衣。
这下她连兔子灯也不要了,拔腿就跑。
那美男旋即拽住她衣角,委屈快要溢出喉咙。
“你才是登徒子!我好不容易找个地盘儿睡觉,刚闭上眼就觉察有人在我身上随意乱摸!本想起身查看,岂料又被你一脑袋撞上来,痛死了!”
玲珑倏忽感到指尖发烫,面带窘迫叠声致歉。
话犹未完,须臾,她就见男人光洁的额角上隆起个鸡蛋大小的鼓包。
着实有碍观瞻,玲珑淡淡移开视线,又心生惭愧,忙问道:“这位丐帮小哥,实在对不住,你若是方便,随我去家中擦抹些药膏吧。”
玲珑本以为会遭拒绝,谁知他双眼一亮,咧嘴笑道:“成!我跟你回家!”
立即巴巴儿跟在她身后,又添了句:“唤我阿豆吧。”
此人不仅样貌不凡,身量也格外出众,足足比玲珑高了一头。
声音自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