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看不见,听觉便尤为灵敏。她听见大门拉开的声音,心里紧张极了。
听闻当朝陛下嗜血成性,执政多年来也未曾建过后宫,形如虚设。直到前几日,不知因何契机陛下忽地传召滕州知县沈纭沈家长女入宫觐见,当时沈未央跪着,而萧碾尘似居高临下般稳坐皇座,见她垂头语气有些莫名的强烈:“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你。”
沈未央不敢不听,悻悻然抬了头,只一眼便又垂下,抑不敢看清陛下面容。当时在承乾殿里,两人只是远远地观望过一眼。
当晚沈未央便回到家,就这么接到了皇帝圣旨——
“朕念及沈纭治理滕州有功,其长女沈未央亦温柔娴静,大气端庄,有国母之仪范,淑慎性成,秀外慧中,亦甚得朕心,故此,特晋封为皇后,母仪于中外,益表徽音之嗣,深慰朕心。”
再然后,她就入宫了,便这样稀里糊涂的当了皇后,成了人人尊敬的国母。
她知道一入宫墙深似海,更何况还是在这种毫无人性可言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这样不明不白的荣华,她宁可不要。
想到这儿,她便只觉委屈,指尖轻轻拈住嫁衣,朱唇也紧抿着,努力压制住身子的颤抖,一双泪眼朦胧的杏眼珠圆玉润地垂着,视线所及只能看见红得令人泪目的喜色嫁衣。
萧碾尘站在门外,还未进去,他对两旁立着的宫女侍卫们随意地摆了摆手,沉哑道:“你们都先退下去吧。”
沈未央听见这不轻不重的一声儿,更是害怕了,还愈发觉得委屈得想哭,心中的恐惧比那些被皇帝叫退下去的宫女的恐惧也少不了多少,甚至,她一想还要在此时此刻和往后的所有的光阴中,只面对他一人,全身心的,只为他一人奉献。
娘说,这是身为皇后的宿命。
这是沈未央的宿命。
萧碾尘踏着步子缓缓迈过门槛,抬手关上门,唇边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指节骨动,昏黄帐暖的环境里响起咔嚓一声,落入耳中格外的清脆。
皇帝的婚服是曳长曳长的,萧碾尘步履摇晃,婚服穿在身上懒散随意,也不显累赘笨重,反倒是衬得他有一股子肃杀的温柔和缓。
烛火影下,雕花窗棂盈着斑斑点点的细碎暖光,折射倒映着窗中两道或站或坐的影子。
长明殿内饰富丽堂皇,殿内立着由琉璃白玉砌成的四方柱子,门内两旁青花白瓷瓶插着大片芭蕉叶,四盏银制的鎏金灯架,红烛晃晃荡荡飘着烁丽的闪光。帝王的住所固然华丽贵气,可这么满墙满壁的红喜色花团锦簇般地照耀整座大殿,是百年来也未曾有过这样绮丽的景致。
祁朝自古封后以来,帝后夜宿时都是在封后圣旨上皇帝御赐皇后的宫殿里,从未有过在天子床前成亲的例子。
这一次不仅仅是破例,也足以让旁人都看得出皇帝对新皇后的喜爱。
沈家受宠若惊,沈未央却担惊受怕。
谁知道她将面对的是怎样一个豺狼虎豹。
先皇驾崩八年,理应是皇太子上位,可登基大典上皇太子连冠冕都没来得及带上就疯了。三日后,又是一次登基大典,只不过不是举行皇太子的登基,是冷宫冯氏庶子的登基大典。
有些拥立皇太子的旧部老臣当然不会同意一个从冷宫出来的次子坐皇位,当众上书弹劾萧三,没过多久,这些大臣官员便遭人痛下杀手屠尽满门,其暴戾手段叫人惨不忍睹。
有了这些教训,就再没有些反抗的声音出来了。萧三年仅十七登上皇位,在位八年,收复边境失地,平叛邻国匈匪,百姓丰衣足食,世人却只记得他为了上位杀人如魔,大造殿前鲜血沁红了台阶,举朝上下闻之丧胆新帝狠厉,只说他政治暴策,不顾手足之情。
萧碾尘微眯着一双眼,凉薄的眼角刻出阴寒冰冷的情绪,唇边难得噙着一抹玩味的笑,上前坐在沈未央旁边。
灯火影影绰绰,似乎是刻意营造的恍惚氛感,明暗交映,柔和了男人利落分明的下颌。他认真凝视着沈未央,虽被盖头掩住了容貌,但萧碾尘只觉故人依稀,他眼底渐渐荡漾开深邃的墨色,明显突显的喉结上下极快地滚动了一圈,呼吸的声音愈发加重。
但可见沈未央除了呼吸愣是没半点反应,倒是察觉着萧碾尘在身旁,红衣素手掩得更加紧了。
沈未央僵着身子,好不自在。本以为他是觉得自己一动不动的扫了兴,所以不加开口出声。她也不甚熟悉新婚流程,清澈明亮的眸子在盖头下转啊转,感受着身旁男人似乎渐渐凑近过来,她还未来得及躲开,突然眼前盛映着满屋子的琳琅贵气。
沈未央一愣,呆呆地转过头来,看见一个面容极其俊逸,还透着些许漠然的男人。
他手里漫不经心把玩着的正是自己披上的玲珑彩绣红盖头。
本来封后仪式里是没有揭盖头这项的,新娘披上红盖头等着新郎来揭,这是民间才有的成亲习俗。帝王下令在封后大典中添加这一项,既是前所未有,又是表达了对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