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下雪了,辛有坐在窗边看书,薄薄的书册垂落在膝上,心思悄然飞去了天外。
银德放下热茶,将烫红的手指放在耳朵上搓了搓,“小有,甄夫人天天遣人来请张嬷嬷过去,我看张嬷嬷烦恼得很,可能不会久留了。”
辛有稍想了想,张嬷嬷曾在宫中生活,是富有见识的人,甄夫人喜欢和她来往也属合理。但张嬷嬷是谢诵为辛有请来的客人,却不得不每天坐在芳园里陪甄夫人闲聊。甄夫人只凭自己的喜好行事,完全忽视别人的感受,是过于自大了些。
主仆正这样小声说着,外面的雪天里挪进来两把大伞,是张氏带着婢女从芳园回来了。
站在廊下收了伞,张氏进屋来见辛有,银德先迎上去道:“嬷嬷今遭又辛苦了。”
张氏慈蔼地摆摆手,和辛有见过礼道:“小姐,我要向你辞别了。”
辛有微微一怔,心里很舍不得,但她明白:张嬷嬷应该想在新年前回到家人身边吧。
张氏道:“小姐学得很好,日后只需多些自信已就足够,若有疑惑难解的事,奴婢一定会应召而来。”
辛有向她道谢,让银德去准备给张氏的谢礼。辛有还有一件在意的事,想听张氏的看法。
“诗文吗?”张氏问。
辛有笑着点头:“是。公子是擅于诗文的才子,可我没有学过诗文,该怎么做呢?”
张氏温和地问:“小姐是对诗文有兴趣,还是希望取悦公子?”
辛有道:“我希望能懂得公子的喜乐哀愁,他在诗文里寄托的情怀,藏在文字中的志向,我都想明白。”
张氏道:“原来是这样,那么小姐什么也不用做。公子的心是对小姐敞开的,小姐可以走进公子的心里,这是除了小姐无人能做到的。所以,无论小姐想知道什么,公子都会欣然相告,对不对?”
辛有似乎明白了,感谢张氏的提醒。
张氏离开谢府后,谢老夫人日渐抵京,行程的消息每天都会送来,和府中操办年事的嘈杂掺在一起,令上下紧张万分。
而越近年尾,谢延堂和谢诵在外的应酬越发频繁,甄氏故意向谢延堂抱怨家事缠身,趁机又将打理祠堂的责任推给了辛有。
晚间在秋璃苑里,银德苦恼地说:“唉,咱们跟这间祠堂还绕不过去了,和死人套近乎可积不下半点好处,甄夫人手里握着那些庄户来往,商行人事的好处,看来绝不会漏出一星半点。”
辛有放下书册,笑着问:“姐姐,你在操心这些吗?”
银德边折着帕子边说:“闲着也是闲着,想起难免感慨!公子是家中独子,谢氏的一砖一瓦日后都是他的,也是你的。总有一天,甄夫人会打心眼里明白:因为她不是公子的亲母,才更应该做个好婆婆。”
辛有道:“姐姐,世上最不能勉强的就是人心吧,如果让她觉得顺心就能让公子免于干扰,我不是应该这样做吗?”
银德道:“你不在意倒是好,听说老夫人再两日就来了,我向别人打听到:老夫人是德高望重的,和谄媚的人并不亲近。所以我想,老夫人一定能看中你的优点。”
辛有不禁轻吸了口气,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羡慕别人家中的热闹,有祖父和祖母,有兄弟姐妹,一天一天过着很简单的生活,但有父母可以撒娇就是最令人羡慕的不是吗?
成人以后,辛有在劳作中淡忘了对家的需要,如今她住在谢府里,虽然到处都和她毫无相关,辛有还是渐渐把这里当作了可以栖身的家,严厉的谢大人也会让她想到父亲,而对于谢诵的祖母,辛有也是有所期待的。
银德更进一步道:“小有,年纪大的人都爱吃口软糯的点心,这正是你最擅长的事,只要尽心孝敬老夫人,她怎么会不喜欢你呢?”
辛有便笑着,将谢诵的祖母想作了和张氏一样温和慈爱的人。
这时外面小厅的门忽然一响,阿景带着满身寒气溜进来,睁着两只目光炯炯的眼睛走到辛有面前,嘴里不住地呵着气。
银德哭笑不得地站起来,去拿干布给他擦擦满头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雪水,埋怨道:“你这个小哥越来越顽皮了,整天晚上去和涌儿他们瞎闹,倒是不怕冻得慌。”
阿景接过干布自己擦了擦,拧着眉头道:“姐姐,芳园的夫人有坏心思。”
辛有微微惊讶,银德道:“芳园的夫人?你是说甄夫人?”
阿景哼了一声,似乎对甄氏非常不满,甚至懒得提她的姓氏。
银德拉着阿景坐下,正色道:“快说。”
阿景说:“我不是去和涌儿他们瞎闹,我去芳园里给姐姐听听,那个不正派的什么夫人到底是好是坏?”
银德问:“你听到了什么?”
阿景说:“那个夫人想在祠堂里做什么手脚,这样谢老夫人就不会喜欢姐姐了。”
辛有和银德面面相看,真如一阵寒气从心底扑了上来,心想这又是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