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长吁短叹(1 / 2)

为了鼓励地方豪强、富户积极投身钢铁开采、冶炼。

征夷幕府正在研究相关政策,欲收十一税。

不收钱,就收冶炼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是一种实物税。

现在派到各地调查矿脉就是为了摸底,以制定各郡国的政绩考核标准。

王修提及此事,孔融略感扫兴,向对面的假蔡邕侧头示意,这人起身告退。

随后孔融才说:“我听人说是因平原、济阴坚壁清野。

有约七十余万人口迁到济南、乐安,刘恒先生又欲析分其众,以充实北海、东莱。

现在鼓励地方兴建冶铁工坊,正是为了激发什么生产力。

说是工坊建设能多雇流民,所产铁器又能协助军民开荒、造船。”

一百年章帝罢免盐铁专营的政策,后来又开官营铁坊,官府、民间都从事盐铁相关的生产、销售。

只是民间从事盐铁要给少府缴税,盐铁专营限制放开后,加速了豪强的壮大。

现在征收实物税,对从事盐铁的豪强、大姓来说自然是好事,只是会增加地方官府的工作范围。

毕竟十分之一的钢铁产量要征收、登记,安排官府的铁坊再加工,或销售,或转运,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官吏最不喜欢的就是新花样,特别是涉及到大量实物。

如今春耕结束,因战争的原因,地方官吏多积极从事人力、物力的征发、调运;所以没法分身去做别的事情。

否则不止是颁发钢铁十一税这一项政策,还要进一步取消口赋,以粮食抵充、折算口赋的五铢钱。

光是想一想其中巨大的工作量,就足以让孔融头大。

各县原本的人口版籍数据经过这一轮清查隐户、编户齐民后有所增长。

已经在冬日算好了十月的税租、口赋收入。

如果放弃口赋收入的五铢钱,使百姓缴纳粮食抵充……

那么多的粮食需要验收、转运,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纰漏。

百姓肯定乐意缴纳粮食代替口赋缴纳的五铢钱,毕竟许多人家里没有五铢钱。

临近缴税的时候才会把家里的农产品、蚕丝、麻丝拿去官市上变卖……

肯定都是贱卖。

征口赋五铢钱这一环节,百姓就要被盘剥一层,越是底层的百姓,被盘剥得越狠。

为获取缴纳口赋的五铢钱,家里没有五铢钱的百姓就必须贱卖家里其他物资;再要么去打工。

好在目前只是在幕府内商议、讨论,还未颁布、施行。

等中原之战打完,距离十月也就很近了,没有时间重新计算……

那么即便要征粮,也只能在明年落实。

这也意味着如王修这样的官吏,家里宗族还能借收购粮食的机会再赚一笔贫民的钱。

这是每年都能赚的钱,只要你手里有大量的五铢钱,就能低价购买粮食,然后市价、高价卖出去……稳赚不赔。

只要大汉还在,这年年都有的固定收入……就仿佛征税一样。

朝廷为了征税还要豢养官吏、军队,而地方豪强则没有额外的成本。

唯一要警惕的是同行。

王修对征夷幕府的任何奇怪政策都不会感到惊讶,改桑为田这种惊世骇俗的事情顺利达成后,还有什么政策能比改桑为田更过分?

绝大多数大姓、豪右被征夷军一刀砍掉两条胳膊。

后面征夷军再踹两脚,显然不算事儿,大家承受得住。

征夷幕府已经成功站稳……

即便是他这样的豪强,也不敢轻易尝试推翻幕府。

代价太过惨烈,征夷幕府可以坍塌,征夷军主力也可以战败,可那收降被安置的百万黄巾人口不会凭空消失。

现在谁断征夷军的根基,只会逼迫征夷幕府彻底与黄巾军融合,那么征夷军会彻底把青州洗干净。

王修是北海有数的大豪强,家里部曲过千,宗族产业更是密集。

哪怕北海黄巾军流窜之际,也难损王修的根基。

可面对征夷军时,王修很识趣的把产业析分给了族人,也主动解散了绝大部分部曲、仆僮。

表现得非常懂事,又能算是郑玄的门人,遂被孔融器重,征为主簿。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北海国的两个孝廉里,王修就能拿走一个。

散家财于宗族,放到天下任何一个郡国来说都是极大的孝悌、谦让、廉贞美德!

一个散尽千万家财不眨眼的人,当官后岂会贪污?

这样的人不当官,简直天理难容。

顺着这个逻辑来讲,不止是王修,还有高唐县的朱灵、任城国的吕虔、东阿的程立,都是要举孝廉的。

不举孝廉,就无法服人。

王修已经成为北海国仅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