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穿越之我在香港> 第一六四章 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四章 我不想做孤魂野鬼(3 / 4)

对于他们在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不满,再加上我是中国人,而港英政府是以英国人为主导的,他们自然要考虑英国人的感受,而这些英国人的感受大部分是建立在损害华人利益之上的,所以他对他们没有好感。”林子轩一脸感叹:“所以直到现在为止,他们依然只是把自己当作了一个殖民政府,而没有把自己当作香港政府!”

“这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殖民政府是为英国人效力的;而香港政府则应该是香港人自己的政府,他们现在享受香港人提拱的税收,享受着香港纳税人的金钱,却不考虑为香港人民服务,这当然不对!”林子轩慨然说道。

“说的好!”几名记者伸出了大拇指。林子轩这番话是其实等于是说出了香港人的心声。

“林先生,香港政府的问题归香港政府,可您还没有回答刚才那个问题,您为什么一定要跟大陆保持良好的关系呢?难道您自己就是GD。”又有人问道。

“当然不是!”林子轩连连摇头。如果自己承认是GD那不是找死吗?自己又不傻。“我跟他们的关系,其实主要是建立在新闻渠道的沟通,并没有其他太多的方面,更加不会涉及一些敏感话题。而这么做,一方面是想有一个稳定的渠道获得大陆的新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日后考虑?”

“日后?您是担心解放军进攻香港吗?”记者们顿时两眼放光,就像是闻到了肉味儿的饿狼,林子轩可一直都在报纸上宣扬GD不会进攻香港的。如果这回突然改弦更张;肯定能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不过可惜。林子轩比他们更加明白这一点,所以立即就把他们的这种想法掐灭在萌芽之中:“我从来都不认为解放军会用武力进攻香港!”

“那您说为日后考虑?”

“我说的日后,其实是几十年后!”林子轩抿着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激动:“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两大阵营的斗争会持续很长时间,西方人称这场战争为冷战。我觉得这个各字起得非常贴切!冷战,我们与大陆近在咫尺,同根同种,却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不能深入的交流!甚至连向北踏入一步都那么难!就像是被冰封住一样。那么,如果哪一天我想回家了?怎么办?”

“想回家?”所有人都是一怔!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怎么办?难道,我要让自己就这么埋葬在香港?”林子轩的两眼之中突然流出了泪水:“我从不否认香港是个好地方,可这里终究不是我的家!”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乌飞返故乡,狐死必丘,,我希望有一天我死了,能的葬到家乡的祖坟,而不是要一个人飘在外面,因为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林子轩的话被记者们给记录了下来,并迅速的宣诸于报端。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迅速地压倒了所有的猜测,所有的议论,成为了香港各大报纸,乃至台湾,南洋诸多报纸的头条!

中国人最重视的是什么?

1950年的时候,世界各地有多少华人?这个还真不好计算,可是无可否认的,在东南亚,华人无可辩驳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人大多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他们为了躲避国内的战乱,通过国际港口香港和澳门,远涉重洋,移徙到东南亚各地。除了这里,还有遥远的美国檀香山、澳洲。中国移民及其后代在世界各地城镇聚居,形成自成一体的华侨社会。

亲带亲,友带友,由宗亲或同乡牵引出国,连锁式互相提携的移民形式造成同乡同族聚居同一地区的现象。如泰国、柬埔寨以潮州人为主,菲律宾则以漳泉人为主,北美以广府珠江三角洲人为主,檀香山以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占多数。与此相关,华人的职业分布也往往带有地域性。亲友相帮共谋生计下的华侨,其职业分布往往是以方言群为主要聚集的,如20世纪旧金山的进出口行业全部被三邑侨商所垄断。

中华传统文化随着同乡同族聚居城镇的分布而移植异邦,并形成独有的特色。中国传统社会的同乡会馆、同业商会等民间组织也移植过去。以地缘纽带维系的同乡会馆、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同姓宗亲会、业缘关系组成的行会与商会,以及各种宗教组织、慈善组织甚至秘密组织,普遍存在于每一处华侨聚居区。这些社团的活动能量和社会作用,远超过于中国本土的同类组织。客居异国,人地生疏,华侨谋生有赖于同乡同族之间相互提携,守望相助。华侨面对的通常又是种族歧视的世界,而贫弱的祖国无力保护,华侨唯有抱成一团。

作为所在国的外侨组织,在华侨与当地民族尚没有密切融合甚至是相对独立的情形下,华侨社团成为内部自助自保的具有一定自治性质的组织,华侨的生老病死都与侨团紧密相关。在新客华侨远涉重洋初抵异域时,侨团是他们的落脚点和中转站;侨团负责为之寻找、联系工作以资谋生。华侨之间出现矛盾由侨领调解和仲裁;华侨子女稍长送入侨团建立的义学和其他华校;病倒了有自己简陋的医院;生计无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