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
一声声浑厚的钟声,在整个临安的皇城大内之中敲击着。
钟声迅速的在四周蔓延开来,似乎在提醒着正要上朝的文武百官。
这一声声代表着大宋君臣在今日即将行使着属于自己的权力。
大宋的朝会一般分为三类,朝贡大典、大朝会和常朝。
朝贡大典原本是各个外邦使节齐聚纳贡而举行的典礼,以大宋眼下的局势很多年也没有过了。
大朝会则是每月初一那一天举行的官员奏疏报告和陈述政绩,相当于月会。
常朝则是每日都要举行,无论春夏秋冬。
常朝便是每日的早朝,起个大早,讲点正事。
只不过自南渡之后,大宋的早朝并没有日日都有上朝那么勤,已然颇为松散。
钟声一停,文武百官便从等候的待漏院依照各自类别和官阶,从容有序的朝着垂拱殿行进。
大宋对于文武百官上朝时间有着明确的要求,在等待朝会开始前的时间被称为“待漏”。
因而还专门建有“待漏院”,从而为等待上朝的官员们充当临时歇脚的地方。
垂拱殿,乃官家平日处理政务、召见众臣之所。
又是上朝听政,日常接见群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
殿前司殿前班直的武士们,个个身材魁梧,精神抖擞的手持礼仪兵器,整齐有序的拱卫在大殿内外。
赵构端坐在殿中央的金漆雕龙宝椅之上,头戴平脚长翅帽,身着云龙纹饰大红纱袍,腰束金玉带,脚踏六合黑靴。
赵构目光阴冷的扫视着殿内的群臣。
文武百官依照各自序列排列在殿内,原本的左右丞相因为赵鼎的出缺,从而使得秦桧独一档的领着群臣。
秦桧后面跟着便是参知政事王次翁领衔一众秦党人马。
“大宋万年,官家万年!”
殿内臣子们一片山呼海啸的朝拜声,久久萦绕在整个大殿之中。
“今日朝会,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臣韩世忠有本启奏!”
韩世忠此时有些迫不及待的出列,将走中的奏疏双手奉上。
在他看来这今日殿上,满朝文武,无一不是大宋的朝堂重臣。
人人身系天下重任,关乎到大宋的江山社稷。
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时刻,自己仍要冒死进谏,因为他所要说的,便是关系到大宋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安危祸福。
在他看来如今的大宋,内忧外患,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
北方的金国虎视眈眈,南方的民变势力也在蠢蠢欲动。
而大宋的军队,却在连年的征战中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此时此刻,对于大宋而言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统帅。
而这个人,必定只能是岳飞。
“韩卿如此着急,所为何事?”
赵构一边翻看着张无为呈上来的奏疏,其中的内容他早已知晓。
今日的这个早朝,不过是他和韩世忠的一个默契罢了。
对于岳飞的能力,他非常清楚,抗金从未有过败绩。
既然韩世忠已经想好了怎么牵制岳飞的对策,那么便可以放开走去做。
他唯一顾忌的便是要给秦桧留个情面,同样也是为自己留个后路。
万一抗金不利,还可以是重启秦桧这条线。
“臣韩世忠斗胆建言朝廷开释岳飞,以武促和!”
早朝之中,如果需要达成某种目的,最为精妙的便是一个早字。
提早准备,尽早启奏,便能早点占据先机。
韩世忠此言一出,朝堂之内的大臣们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秦桧一听,心中怒火中烧,心想着自己的大事总有人从中作梗。
先是赵瑗在宫中逼宫求情,尔后吴贵妃又在官家身边吹枕边风,就连大宗正也跟着起哄。
现在韩世忠终于按捺不住,竟然在早朝之上对自己发动攻击。
这一连串的反对和质疑,让他不由得有些心虚起来。
原本他在金国就为金人所器重,还朝大宋也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已。
原本他这样的经历,还朝之后必定不会得到重用。
然而他竟然能够敏锐的抓住官家忌惮金人,偏安一隅的想法,成为官家手中与金人沟通的一条暗线。
正是凭着这样的手段,他从而脱颖而出继而手握大权。
他朝着参知政事王次翁使了使眼神,对方心领神会的便站了出来。
“启禀官家,臣以为韩枢相此言不妥。岳飞拥兵自重有谋反之意,如若随意开释恐放虎归山。所谓以武促和不过是武将的一派说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