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次翁轻蔑的对着韩世忠冷笑一声,立刻反驳道。
对于秦党而言,岳飞是他们最大的障碍。
对于秦桧而言,岳飞一直是阻扰与金人议和的一颗钉子。
这颗钉子不仅让他的议和计划屡次受阻,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郁闷和纠结之中。
秦桧知道,岳飞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他的心中只有朝廷和民族的利益。
他明白岳飞的军事才能和威望,也知道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如果没有岳飞的存在,秦桧或许可以更加顺利地推行他的议和计划。
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做会让他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然而,秦桧的内心充满了自私和贪欲。
他渴望权力和财富,而与金人议和可以让他得到更多的好处。
虽然知道这样做会伤害到大宋的利益,但是已经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无法自拔。
正因为如此,秦桧乃至秦党众人对岳飞的恨意才会越来越深。
不但想尽办法来陷害和诬告岳飞,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声和良心。
“王相此言差矣!岳飞屡战屡胜,却又屡遭人诬告陷害。恐怕是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罢了。”
韩世忠的这话一出,让赵构和秦桧俩人脸上都红一阵白一阵的。
赵构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朝堂投降派的首领,他与其父兄二人一样惧怕与金人开战。
为保持皇帝的权位,不惜对着金人一味求和苟安。
南渡初期所信用的汪伯彦、黄潜善二人,也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
尔后秦桧的出现也正好对赵构的胃口,才有了现在想要诛杀岳飞从而乞和的想法。
只不过赵构和秦桧俩人的目的一样,但对于如何议和却不同。
赵构既可以文议,也可以武议,他更为看重的是那种的效果更好。
而秦桧早已是投金叛国之人,自然只会为金国谋取利益。
杀掉岳飞这个战神级别的人物,便是为金国谋得了最大的利益。
“韩枢相词不达意,惑乱人心,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王次翁见韩世忠话里有话的讥讽秦桧,护主心切的他立刻有些失态的骂道。
“禀官家,以武促和之策乃是主动出击,方能不受制于人。”
韩世忠本就是武将,耍嘴皮子自然是说不过王次翁。
因此他并不理会,自顾自的说着自己的主张。
“朝堂之上,如此这般成何体统。”
赵构见王次翁有些失态,有些不悦随即训斥道。
这一下让王次翁有些惊讶,官家这态度明显有些在偏袒韩世忠。
“臣有一建言,恳请官家将方略让文武百官传阅参详一番。如若认为臣所论有理,则请官家开释岳飞。”
韩世忠见官家有这样的态度,觉得应该趁热打铁。
自己的这份方略必定能够引起诸多同僚的认同,也只有这样才能博取更多人的支持。
“准!”
赵构说完,张无为便屁颠屁颠的将韩世忠的奏疏拿了下去,让殿内的文武百官都一一传阅。
官家准许韩世忠将方略传阅,便是向文武百官表明认可方略的态度。
此言一出,顿时整个殿内都毫无声响,众人都有些惊奇官家的态度竟然有这样的转变。
一些原本中立而被秦党挟持的官员,也不由得有些朝向韩世忠这一方。
“臣手上还有一份证言,乃是大理寺正卿范洵所书。明言在审理岳飞一案时,感受其被蒙受不白之冤屈,毫无证据,建言无罪开释岳飞。还请官家御览。”
韩世忠的这一招可以说是高明之举,大理寺查明的案件对于朝堂而言自然不容质疑。
大理寺正卿便是大理寺的长官,这样的证言必定是让众人无话可说。
正当朝堂众人一一传阅方略和奏疏之时,秦党之中的干将,右谏议大夫万俟卨看过之后便立即跳了出来。
王次翁刚刚被训斥,自然不能再出马,可见秦党在朝堂的操控策略都已经非常娴熟。
他见到韩世忠明显是有备而来,并且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位。
“启禀官家,臣有事启奏。范洵本已是下野之人,就因审理岳飞案不力而被去职,因此其证言不足为信。”
原本范洵就是审理岳飞案的主审之一,正是因为触动了秦桧等人的利益而被革职,万俟卨便是抓住了这个缘由。
“以卿之见,该当如何?”
赵构不紧不慢的说着,脸上并没有半点的期待。
“臣本就接续审理岳飞案之主审,岳飞拥兵自重,不尊号令,无视君王,此乃谋反杀头之大罪。”
不得不说,这万俟卨确实是个当奸臣的料。
他对那些罪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