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派失势,现在是不争的事实。
因而赵瑗的提议如果能够实施,那么必定会提升主战派在朝堂的影响力。
这样的提议也是主战派希望能够看到的,但确实需要一个能够扛起大旗并能发挥作用的人。
在韩世忠看来,赵瑗具备这个潜质,但需要时间去证明。
而韩世忠的这个态度也早已在赵瑗的意料之中。
“官家生性多疑,不轻易相信外人之言,却又容易为外人意见所左右。因而需要时时为其洗脑。”
赵瑗觉得官家多疑的性格既是难以应付的难点,也是能够容易被人影响的优点。
只有通过官家身边的人持续不断的去影响他,才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
秦桧可以这样做,那么自己和主战这一方的人同样也可以做。
机会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对等的,重要的是看双方的谋划和手段。
最重要的是看哪一方能够真正争取到官家,能够给官家洗脑。
“洗脑……”
面对着赵瑗口中这后世的名词,韩岳二人异口同声的有些不解其意。
“正是,洗脑乃是以己方思维潜移默化般的去影响对方。官家现今被秦党洗脑并委以其重任,那么咱们同样可以洗脑。”
赵瑗的这一番解释才让韩岳二人明白其中的深意。
“只不过洗脑要看准时机,言辞需要巧妙,最好能够含蓄表达从而让官家自己悟出来。”
赵瑗这个话一出,韩世忠和岳飞都暗暗的赞叹,这个少年的心机可真是不一般。
与其直白的表露,不如含蓄的表达。
与其直接劝说对方接受某些事物,不如让对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来逐渐理解和接受。
因为直接的劝说往往会让人感到被迫和抵触,而自己感悟则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朝堂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对方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
相反,如果能够引导对方自己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就会更容易接建议,并且更有可能付诸行动。
赵瑗深切感受到在与官家的交流之中,也经常会碰到意见不合的情况。
如果只是强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往往会引起争执和冲突,臣子作为弱势一方自然不会轻易去触碰这个底线。
如果能够尊重对方的观点,并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对方自己去思考和感悟。
那么君臣之间才更有可能达成共识,并且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因而与其让官家直接接受,不如让官家自己去感悟。
这样不仅更容易让官家接受和认同,而且也更有助于自身目标的达成。
赵瑗的这一段话,已然是洗脑的最高境界。
韩世忠和岳飞毕竟是绝顶聪明的人,三言两语之间便能够领悟其中的奥妙之处。
“臣等明白,瞅准机会便可洗脑。”
“面见和书信以及奏疏皆可洗脑。比如想要官家重新启用张浚,则需要持续不断的洗脑,不可急于一时,这样才是吾所谓的徐徐图之。”
赵瑗现在最大的优势便是年轻,秦桧再怎么熬也熬不过自己。
既然暂时没有形成强大的势力阵营,那就慢慢熬也能熬死秦桧。
“蛰伏静默,以待时机!”
赵瑗的这八个字便可以让韩世忠和岳飞当做今后这一段日子的朝堂处世哲学。
不与秦党正面交锋,低调做人做事,暗中发展和壮大主战的朝堂势力,从而在最好的时机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
“国公爷英明!”
韩世忠和岳飞对赵瑗已经是完全仰视的感觉。
若论打仗,这朝中最能打的便是他们二位。
可若论朝堂权谋,这二位似乎都远不及赵瑗。
能够说出这八个字,已然说明非常沉稳和耐心十足的人方能说得出来。
区区十六岁的少年,正是年少轻狂之时,却能有这般沉稳和隐忍,着实让二人赞叹不已。
“还是一事,告知两位帅爷。吾新年之后便年满十六,不宜常住宫中。为搭救帅爷,与吴贵妃有过默契,那便是年后搬出宫去,自立门户。”
岳飞和韩世忠听到赵瑗的这个话,心中的疑惑才逐渐解开。
为什么吴贵妃会好心帮岳飞开脱,原来说来说去都是在利益交换而已。
岳飞没想到国公爷为了搭救自己,竟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样的牺牲可是冒着失去储君之位的风险,可以说赵瑗为了自己可以连命和权都不要。
这份情谊对于岳飞而言,简直就是过命的交情,值得拿出自己的一切来回报。
“如此一来,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