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应了“有缘千里来相会”,赵晶晶、林小格、杨红梅这三个成长背景、性格性情大不相同的女子,一入大学校门就结为死党,成了学院内外著名的三驾马车。那时,不少同学都开玩笑说她们是“穿裙子的刘关张”。大学毕业后,三人都得以留在上海工作,虽然不能再像读书时那样整日形影不离,但她们始终保持着密切来往,平时经常通电话,有事时相互帮忙,共享彼此的快乐和悲伤。逢年过节,她们一定要团聚一场。
三姐妹大学毕业的第十个年头,春节聚会时,彼此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赵晶晶是三人中的老大,在机关当公务员。她家庭和睦、幸福,吃的是“铁杆庄稼”,但眼看着周围熟人买车买房,送孩子出国念书,再看看自己那点儿工资,赵晶晶满心失落。林小格毕业时分到了国有企业工作,这时已经下岗了。林小格和丈夫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家底薄,还要赡养各自的父母,日子自然是异常艰辛。杨红梅呢,因为丈夫有外遇,前年离了婚。虽然离婚时她得到了女儿、房子和家里的大部分存款,但单亲妈妈带着孩子独自生活,她的心终日被压抑和不安所笼罩,脸上布满了惨淡的愁云。
几杯红酒下肚,姐妹们开始哀叹命运的残酷和生活的无情。一阵沉默之后,赵晶晶说:“自怨自艾有什么用?想当年,谁不承认我们三姐妹的能力?什么事情能难倒我们三姐妹?现在是市场经济,全民都在经商,难道我们就不能合伙做点儿事情,携手改变命运,一起奔小康?”
三姐妹历来心有灵犀,林小格、杨红梅其实都有过经商的想法,现在听赵晶晶引出了这个话题,两人立即异口同声地表示,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她们愿意一起干。三姐妹的情绪渐渐被点燃起来,在一起商讨了半夜,最后决定合伙开一家中档饭店。赵晶晶一直是三姐妹中的主心骨,她想了想,说:“我在税务、卫生、工商等部门都有朋友,而且还可以拉那些公款消费的生意。小格的老家在河南长垣,那是有名的厨师之乡,找个手艺好、能贴心的厨师肯定不成问题,实在不行了她自己就能顶一阵子。而且,小格很会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现在正赋闲在家,正好可以做饭店的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红梅在报社工作,不坐班,不仅有时间参与饭店的经营和管理,还能利用职业便利打擦边球,在媒体上免费为我们宣传。我们三姐妹各有优势,只要心齐,想不发财都难!”听了赵晶晶的分析,林小格和杨红梅的情绪更加高涨,三人当即商定:三姐妹各出资50万元,春节长假过完后就开始着手筹办饭店的事。
大年初十,三姐妹又碰了面,开始商讨开办饭店的具体细节问题。说到入股,林小格红着脸说自己手头太紧,最多只能筹到20万元钱,她支支吾吾地说:“要不,我入半股行不行?” 赵晶晶和杨红梅相互对视几眼,赵晶晶大度地表示:“你平时要负责饭店的经营,一天到晚要拴在店里,这是个辛苦差使。这样吧,你20万元钱加上‘人力入股’,我和红梅各出50万元,咱们算是各占1/3的股权,年底平均分红。” 杨红梅当即赞同赵晶晶的提议,这让林小格感动得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她一个劲儿地说:“你们有情,我也有义……”
赵晶晶交际广、朋友多,她很快就在虹口区广凉新村附近找到了门面房。看她的面子,房东不仅给优惠了房租,还允许她们少交一半的预付金。接着,赵晶晶又通过朋友,办下了开饭店的各种手续。
饭店装修时,为了节约开支,赵晶晶、林小格、杨红梅几乎来了个“全家总动员”,把父母、老公、亲戚中有用的人全请了出来,让他们义务帮忙。三姐妹乘公交车四处去选装修材料,自己装车、卸车,自己动手粉刷墙壁……不久,一个规模不大、装修典雅的饭店在三姐妹的美丽憧憬中开业了。饭店刚开业时,生意很平淡,三姐妹决定少雇服务员,而由自己去饭店帮厨、照应客人。那段日子,赵晶晶想方设法到处托朋友拉生意,杨红梅则挖空心思托朋友发“软广告”,林小格以店为家,既是经理又是勤杂工,是全店干活最多的人,每天总是到了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公交车回家。厨师是林小格从老家找来的,双方沾点儿亲戚关系,林小格就反复做他的工作,让他先支一半薪水,另一半到年底再说。
三姐妹的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终于有了回报:三个月后,饭店开始赢利,而且逐月递增。到了年底,每月的利润已经达到将近两万元。
年底结算,饭店赢利12万元。林小格家日子紧巴,要用钱的地方多,所以她的意思是“三一三剩一”,杨红梅也赞成这样做,赵晶晶却不同意,她说:“有钱就分,这是小农意识。要知道,我们这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干事业。我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如果仅仅为了这几万元钱的分红,我是不会舍下脸来开饭馆的。我们应该把赢利作为原始积累存起来,有了资本,将来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才能做出成就感,才能打出我们三姐妹的威风来。”按赵晶晶最初的计划,她要把这笔钱全部存起来,第二年再开一家连锁店,或者投资别的项目。后来,在杨红梅的反复劝说下,考虑到林小格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