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八人;另有两间在前院的,是通铺,也可以睡八人;你们自己分一下吧。”
……
午饭是用面粉做的刀削面,虽然削得有点大,已经不像面了,但有吃的就不错了。难道还想叫外卖?
江梓林自己住一间厢房,午间小睡一会后,就到书房修改那防治手册了。
这张府一下子多了十九人,这茅厕就成问题了,现在外面‘疙瘩瘟’病人到处是,找收粪便的杂工来收粪便,意味着多一个感染的机会。
于是,江梓林建议大伙动手挖个化粪池,上面铺上木板就行,木板可以找商家送来。
这化粪池用多久会满,江梓林心里没底。以十九人加上原有的丫环、家仆和张文松大哥、小妾、两丫环和两个家仆,有二十五人。每天大小便约三升余,三十人一天约一百升,这堆积速度十天下来,可接近一个小目标(一立方米)。只要挖一个四立方米的化粪池,估计一个月一次找人来清粪便就可以了。
还好张府还有前院,原来放马和驴车的地方可以用来挖化粪池。
林志斌和杜雅芝这两人外出买物资,其他十六名玩家除黄子怡外加上两个男仆,共十七人轮换加班,挖一个约150宽X150深X300厘米长的化粪池,应该一天时间差不多够了。
江梓林估算了一下这化粪池离水井的距离,约十米距离,但内心有些不安的。虽然他没条件查阅饮用水井离化粪池的合适距离,但他知道十米距离应该不太安全,粪水有可能通过泥土渗透到食用水井的水源,这意味着有可能大家都得吃屎了。
但在这瘟疫逼人的环境里,还能怎么着?井水煮开了再喝便是了。不告诉他们,他们就不知道了,所谓不知者无悔!
有了化粪池,又有水井,又有大米和面粉,就是蔬菜问题要解决了。种菜时间太长,但可以发豆芽来解决维生素摄入的问题。
林志斌和杜雅芝外出是采购木板、砌化粪池用的青砖,江梓林让他们顺便买些蔬菜和更多些黄豆、绿豆用来发豆芽,当然包括够半个月用的厕纸。
而黄子怡小不点则在和其他没轮到挖土搬砖的同事吐槽后悔昨天的一时豪情,两丫环则在煮茶水给大家喝。
申时时分,接受了订金的两家商家分别送了木板和青砖。看着气喘吁吁抬着货的伙计,林志斌大惊失色,连忙叫那些伙计把货物直接放在大门口,生怕他们进到院子里大口呼气。这些呼气说不好就成了放毒。
十七人挖这么一个坑,进展比江梓林预计的要快。申时正,一切都弄好了。
七月底的京城下午,太阳还是有些猛的。杜雅芝和几名体力较好的角色玩家,将门外的货物慢慢搬进前院有阳光的地方,铺开来接受紫外线的太阳浴,半个时辰后再翻一面继续晒。
晚饭前,众人就聚在饭厅投票,通过自我介绍现实中和过往工作经历,选出这次参与京师防疫的功能小组。
在众望所归之下,翟彪再三推辞无效后还是接下了防疫专业组组长之职。
专业小组成员为:
翟彪,33岁,农夫(现实为吴辰宇,男,43岁,脑神经科学专业博士,小组组长),
崔耀,19岁,农夫(现实为江梓林,男,26岁,生物工程专业硕士),
三少爷张文松,23岁,地主富二代(现实林志斌,男,37岁,工程师),
王二虎,25岁,农夫(现实为汤威,男,31岁,少校,空军飞行员,党员),
姚勇,41岁,农夫(现实为吕国清,男,29岁,中尉,空军飞行员,党员),
李铁柱,33岁,农夫(杨志军,男,34岁,中尉,特警,党员),
田英,22岁,普通人家读书人(周正林,男,31岁,中尉,特警,党员),
刘铁,27岁,农夫(现实为陆嘉仪,女,25岁,记者,中文传媒专业)。
后勤小组成员为:
王猛,31岁,猎户(现实为杜雅芝,女,38岁,以前带过保险团队有团队管理经验),
刘铁,51岁,农夫(现实为朱家俊,男,31岁,厨师,适合做饭),
杨六斤,25岁,农夫(现实为高咏诗,女,22岁,市场营销本科,适合缝制口罩),
谢念祖,17岁,农夫(现实为郭子轩,男,27岁,市场营销大专,手又快又巧,适合缝制口罩),
孙小宝,36岁,农夫(现实为冯佳莹,女,32岁,电子商务专业,适合缝制口罩),
周小丫,7岁,农夫(实现为黄子怡,女,人工智能在读研究生,课外学过女红,适合缝制口罩)
其余为
徐庆,39岁,(现实为谢佳雯,女,24岁)
何大山,42岁,(现实为邱蓉芳,女,41岁)
胡为族,24岁,农夫(现实为唐建军,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