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女生耽美>心灵与手札> 第8章 以仁忠之长法互让事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以仁忠之长法互让事去(2 / 2)

’。是啊,您已是把刘羽凡看得如此透彻了,这就是当初的我曾深陷的一部分,世间“漩涡”。

以小见大,播穅眯目。水滴穿石靠的就是小小的却连连不休的点滴。您看,从浅显的人体意识点,开始把整体的一点点搅拌开,平铺在脑海世界。像一捆甘蔗,一条条捆住的线,每条都饶了几圈,每段都捆出了一个结,用刀割的时候每段只剩下一圈线圈。抱一半的时候难以抱起来,因为一圈本认为不碍事的线,却成了问题的缘由!虽细微却也承上启下。走到打结处,使劲才算扯掉了。要么是甘蔗们的张力,要么是最底下压住了,本以为无关紧要,却难以轻易分开一半,抱不起来,只有再次泄气地放下。

用刀片再一条条从头到尾分开了一次,轻易的分出了一半甘蔗量,轻易地抱了出去。偶尔里面藏着细的短的或断的,跳脱出一整团,所视某一物面平散眼前时,如此清晰的陈列开的诸多形态,可谓之姿态各异啊。

灵魂主义在打开的一些陈规旧念的束缚,便是科学思想的新生和启幕。心灵之主,您说过,当广阔的无形也会不断通过意识体的新颖活力,认知的线会逐渐更快的有形化。以灵魂主义为社会文化的起伏节点,是合理的大同社会到来的关键因素。

孔夫子说:仁者爱人,爱人的方式是推己及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具备了“仁”的人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要“言忠信,行笃敬”。

我看到了,时代的进展和文化的现代解读和展开是生生不息的。常懂“爱”人之人,必被世间赋之“爱”意;常言“信”字之人,必被时间赋之“信”意;行事常怀笃敬万物“衣”,必是信爱之人,所至无处不存“暖”生。

一个成人或少年过马路,眼前是红灯时,路上车流甚少,便自顾自穿行过去。马路边的高楼某处,一孩童望到此幕,种下了模仿的种子,觉得红灯也可随意穿行。当大人都对规则和世礼不加以敬意之心,长此以往,互为轮回。当成人在接受意外的果时,那些被种下因的孩童必有接受到同样意外的果。自家相似的果,来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心灵之主,我无比虔诚的相信能直达人心深处的言谈,流传了上千年,仁和爱能让人打心底尊崇和宣扬,这是社会文化和世界文化进程的关键点。先立人,物自然。虽然时间的蜕变更显先进的深远着。当每个人都能在意识世界内找到定位?!物质生活也富足了?!,人与人之间是能少了众多隔阂和偏见的,合理的大同社会,心胸的敞开,不过过分执拗礼法,懂得个“活”字。对立和摩擦也会少之又少,这是木已成舟的常事。

您说,‘一个整体文明若是没有不断吐故纳新的自我意识体上的世间认知,互为“利己”,互为“成义”,终将造就“见”与“不见”的水深火热的境遇,“内”的风暴最消磨人心’。是的,每当没有认知上忠诚且徒而不怠的路,是无有所建树和取得突破的?!

我明白的,当实体深入了虚体面发展的轨迹线,那么科技物质下的文明,总有一天会缺乏方向的远航,是更远还是毁灭呢。这一切就像跷跷板一样,此起彼伏之间,只是为了维持一种平衡。由此,哪怕一些物在的消逝,另一些物在的充实,也都会在平衡之中,周而复始之间,却也并非完全相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