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武侠修真>葑菲不弃> 第3章 大学与武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大学与武术(2 / 13)

壮汉。他自认为成不了那样的人。

“学习武术至少能锻炼反应力和提高柔韧性,我在这两方面都只是一般。”武葑这样想。所以他在武术和健美之间犹豫了一下之后,选择了武术。

大学体育课每周仅一节课,共一百分钟,中间休息十分钟。武葑的体育课在周五的第二节课,即上午十点二十分到十二点钟。

武葑拿到教材(《武术/大学体育系列教材》,学校体育部编的)后就翻了个遍。教材第一章是武术概述,第二章是“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三章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第四章是“散手”,第五章是“拳击”。

大一上学期学的是初级长拳第三路。这套初级长拳有六部分组成:预备式八个动作,包含两个招式——“虚步亮掌”和“并步对拳”;第一节十四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弓步冲拳”(右拳)、“弹腿冲拳”(右腿)、“马步冲拳”(右拳)、“弓步冲拳”(左拳)、“弹腿冲拳”(左腿)、“大跃步前穿”、“弓步击掌”(右掌)和“马步架掌”(右掌);第二节十八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虚步栽拳”(右拳)、“提膝穿掌”(右掌)、“仆步穿掌”(左掌)、“虚步挑掌”(右掌)、“马步击掌”(左掌)、“叉步双摆掌”、“弓步击掌”(左掌)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右肘);第三节二十一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歇步抡砸拳”(左拳)、“仆步亮掌”(右掌)、“弓步劈拳”(右拳)、“换跳步弓步冲拳”(右拳)、“马步冲拳”(左拳)、“弓步下冲掌”(右拳)、“叉步亮掌侧踹腿”(左腿)和“虚步挑拳”(右拳);第四节包含二十二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弓步顶肘”(左肘)、“转身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右脚)、“歇步下冲拳”(左拳)、“仆步抡劈拳”(右拳)、“提膝挑掌”(右掌)和“提膝劈掌弓步冲拳”(左拳);最后是结束部分的动作八个,包含两个招式——“虚步亮掌”(右掌)和“并步对掌”,以及一个还原式。

武葑把以上所有的动作和招式都背了下来,并试着自学了前面的一些动作,算是预习,不过效果一般,他却自认为“胸有成竹”了。

武术老师姓潘,他个高体壮,性情和蔼。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戏称他为“潘大师”。

第一节课,潘老师先教了基本手型(拳、掌、勾等)、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等)、手法(冲拳、架拳、推掌、亮掌等)和步法(击步、垫步等),然后开始教预备式的八个动作。接着他让大家跟着他练习,再根据他的口令练习,同时纠正一些错误。然后又是跟着口令练习,直到下课。潘老师要求大家课后巩固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课上,武葑因为提前做了预习,所以很快就练熟了,而且能连贯地打出来,丝毫不差。潘老师表扬了他,并给了他一些鼓励。于是,他心中那颗火种就开始活跃起来了。同时,他对中国武术也产生了兴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渐渐浓厚起来。

那天晚上,武葑在操场上复习了一遍白天所学的内容。和课上一样,预备式的八个动作,他打得越来越连贯和熟练。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复习那八个动作,他开始往下自学。之后六天的早上和晚上,他除了复习就是照着教材自学第一节的十四个动作(八个招式)。到周五第二节体育课开始,他跟随着潘老师的教学改正了一些错误,然后余下的时间就是巩固那二十二个动作(十个招式)。然后继续复习。练熟后接着自学下节课要教的新内容。他每天都这样认真地进行着拳脚练习,这算是他对武术的实践学习。

在拿到新办的借书卡以后,武葑去钱学森图书馆借书。他第一次借的武术方面的书是《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史略》。快速翻看完这两本书以后,他有了一个想法:他完全可以认真研究一下中国的武术。于是他开始计划,要准备一些笔记本,用于分类整理资料,多多益善。这样他就可以对中国武术作一些系统的理论研究了。还有,他得把所有出版过的、与武术有关的书籍信息都抄录下来,然后也分类整理好,以便将来有机会搜集时一本都不落下。他先把目标“瞄准”了学校图书馆里馆藏的武术书籍。还有所有的武术理论知识他也要分类整理出来。这是他对武术的理论学习——准确地说,这时候还只是一个“贪婪”的学习计划。

另外,除了每周一节体育课之外,学校规定,学生还得完成每周两次的晨跑:跑出北校门,然后绕着学校跑半圈,再从南门进入学校(或者反过来)。两个校门口都有体育老师在锻炼证上面盖章,这是体育成绩的一项考核指标。

武葑觉得晨跑的习惯可以坚持下去,所以他每周除了两天打卡之外,其余五天都去操场上晨跑十分钟。跑完步放松片刻之后,他就在操场上练习长拳。他记得功夫片里有扎马步的基础训练,他依样画葫芦,每天早晚各一次,各十五分钟。周六和周日早晚各三十分钟。

当然,还有一项很重要也很痛苦的基本功训练,武葑每天也都在进行着:那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