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7章(6 / 7)

船舱内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窗外的景色也渐渐变得模糊起来,仿佛被一层浓雾所笼罩。但陈桂栋的心中却逐渐变得明亮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差事办好,为朝廷、为百姓、也为自己争一口气。

李邦华追讨欠税的方法,那真是绝了!他如同一位智谋深邃的棋手,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佩服。

首先,他巧妙地给予了地方军队权力,让那些尚未被士绅们腐蚀的官员能够大展拳脚。对于那些拒不补交税款的顽固分子,他采取的策略是先扔进大牢,再赏几棍子,直到税补齐了才罢休。这些外地来的兵士们,由于家人不在此地,执行起命令来那叫一个干脆利落,毫无顾忌。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和果敢,仿佛是在说:“无论你是谁,只要欠税,就必须受到惩罚!”

而对于那些与士绅们勾结的官员,李邦华也并未一味放纵,而是给了他们兵权,让他们成为查税行动的一部分。这并非是对他们的信任,实在是忠奸难辨,他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考验他们。然而,查税的主力军并非这些可能存在问题的官员,而是李邦华亲自带来的户部精英,以及从北直隶、山东等地调来的账房高手。他们如同一只只敏锐的猎犬,只要税收数目和税单上的对不上,就一定能嗅出其中的猫腻。逃税的是士绅的责任,贪污的则是官员的问题。一查一个准,谁也跑不掉。

查账的关键在于明确责任,这样才能有效地追讨税款。李邦华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盯着陈桂栋说:“我也不知道你是清官还是贪官,但现在权力我已经交给你了。你是要帮朝廷追税呢,还是帮士绅逃税呢?你自己看着办吧。”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陈桂栋一听这话,愣住了。他试探着问:“李阁老,要是一个人已经变成了贪官,还能变回清官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仿佛一只迷失方向的羔羊。

李邦华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他回答说:“京城里以前那么多贪官,皇上都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地方上的官员也是一样的。”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慈悲为怀的气息。

陈桂栋一听这话,恍然大悟。他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赶紧告退走了。他的脚步变得坚定而有力,仿佛一位战士即将踏上战场。

……

到了七月二十七日一大早,徐州州衙内外挤满了人。钦差大臣带来的查账官员太多了,州衙里都装不下,陈桂栋只好在外面搭起了临时办公的桌子。为了保证官员们的安全,还派了几百个士兵围了一圈,把老百姓挡在外面。

老百姓们好奇啊,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士兵:“军爷啊,这是在干啥呢?”士兵们神色严肃地回答说:“这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在核查徐州州衙的账目和历年来的税收情况,要查清楚多收少收的问题,好让税收更加公平合理。”老百姓们听了半信半疑,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好奇的光芒。

士兵又接着说:“昨天我们已经通知了各地的里长,让他们按照税单登记历年来的税收情况,如果有不实的,一定会追究到底。如果老百姓发现有逃税的证据,也可以交到衙门来,一经查实,赏银万两!”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是在向全世界宣告这个好消息。

到了二十九日,徐州各地的里长都带着纳税记录表来到了州衙外等着查验。这第一步啊,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不过呢,记录的真假并不是最重要的,李邦华带来的钦差大臣们其实更看重的是鱼鳞册(一种记录土地详细信息的册子),他们会重点查那些地多的人家,因为这些人有钱又容易逃税。

于是呢,他们就根据税单上的名字一个个地叫进来问话。有没有猫腻啊?一查就知道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锐利的光芒,仿佛能够洞察人心中的一切秘密。

突然有个户部官员拿着纳税记录和鱼鳞册跑到李邦华面前说发现了问题。李邦华仔细一看果然有猫腻:税单上写着这个村十六年应该交六百七十四两二钱税但是鱼鳞册上记载的这个村的田亩数只应该交三百七十四两二钱税明显多收了三百两!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愤怒和决绝的气息,仿佛是一位战士发现了敌人的踪迹。

里长被叫进来后吓得跪在地上直打哆嗦:“草民叩见大人。”李邦华问他税是谁定的他回答说:“是州衙的税课司大使王大人定的。”他的声音颤抖而微弱,仿佛是一只即将被宰杀的鸡。

旁边的士兵拍了他一下肩膀说:“一个小小的九品官也敢称大人?直接说名字!”里长回答说:“叫王实。”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惶恐。

李邦华立刻命人把王实带来。不一会儿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就被士兵跌跌撞撞地带了进来还没站稳就摔倒在地疼得直叫唤。士兵又把他扶起来带到了李邦华面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惶恐和不安,仿佛是一只即将被审判的罪犯。

李邦华问他为什么多征税王实一开始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