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里回到了城市,离开了吃饱就睡只会哭闹的新手光环,没有了隔代亲的盲目庇护,我的生活就是一部苦逼的猴子驯化记,主打一个饲养员妈妈担心你是一只泼猴,所以要给你上紧箍咒强度的。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幼儿学习机里传来了阵阵魔音,虽然从古至今关于亲戚间的正确称呼方式,一直是一门高深且实用的“学科”,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你这个传唱的尽是些大家还记得住的啊。
没什么兴趣地将学习机一把推开,我搬出了几本放在小箱子里的布艺童话书,嘿,这幼儿玩意是有些技能点在身上的。不说这柔软亲肤的面料触感,还有这五颜六色的明亮配色,嗯……这绘画着的幼儿故事,也充满了童真童趣,感觉也很适合几百个月的宝宝体质。
安安静静地翻阅了几本故事书后,即使我再认真仔细地研究这些绘图本的犄角旮旯,也终究是翻了个遍,开始百无聊赖的我,四处看了看——妈妈正在认真地在她的笔记本上哒哒地敲击着,福来则躺在沙发边打盹儿。
“妈妈,你看,福来想要出去拉臭臭了。”福来听到了熟悉的关键词组,抬了抬它那张看不到眼睛的狗脸,四周张望了一圈,见没有下文,又无聊地趴回了地面。
见妈妈没有回应,我走到桌前,“妈妈,我能去花园玩吗?”,我眨巴着眼睛望着妈妈,虽然现在的儿童立体故事书,故事紧凑,色彩丰富,还有超强的互动性,可比我印象里儿童读物形式内容多样多了,但是终究我的内核已经不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孩了,即使我也可以偷偷看点别的书,给自己的学霸计划加班加点,可是……谁又能抗拒纯粹玩耍的放假呢!
“老实坐着,30分钟后带你去。”妈妈头也不抬回道。
妈妈,你应该是被哪本幼教毒物给害了吧,怎么可能有小朋友能老老实实呆住30分钟,千万别把我跟这只笨狗相比啊,但是妈妈并没有接收到我渴望的脑电波,而是很快回到了她的工作中去。
没事~我可以给自己找事,慢慢扶着栏杆爬上了二楼,既然出不去玩耍,那就去看看能不能来点我的提前学习,毕竟别人12岁读初中,而我呢,可以从2岁半开始抓起,多读上十几年,我就不信我还考不进TOP3!
推开爸爸妈妈的书房,看到了两面高高的书墙,我走近一看,好家伙,我才到第二层那么高;但问题不大,只有不畏艰难的小叮当,让我先看看这下边比较闲置的书都有些——嗯,这是堆旧报纸,为什么留着呢?真奇怪,已经发黄卷边的报纸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
朝边上看去,是几箱子废纸,随手抽出一张,“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获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好吧,这大概是妈妈的教学资料啥的,也没有用。然后发现了一个有些漏气的气球,咦,原来爸爸还会踢足球么?不对,也不是我需要的。
这看似满满当当的最底层,不是些破旧的期刊报纸,就是些成箱堆积长灰的使用过的纸张。那只好开倒数第二层的盲盒了,简单地扫视一圈,好像大多是名著类读物,哎,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教辅读物,我就开始读一读名著吧,毕竟还是会考的嘛
正当我的手碰到书架上的书皮时,突然发出了轻微的“咚”的回响声,咦?难道我竟然无意之中发现了爸爸妈妈设置在家中的暗格?!按照小说套路,我有可能展开以下几个故事线:A.我找到了一块祖传的宝贝,里边有一个超级厉害,但是现在很菜的大佬替我开挂;B.我发现了某个人的不可告人的秘密,马上会被他疯狂针对(私密马赛,爸爸桑,我真的不是在影射你);C.我释放出一个邪恶的存在,接下来我就会为此一直奔波在拯救世界的路上……
好,住脑。我们要相信这是科学当道的社会。
脑内的天马行空一点儿也不影响我的手速,我兴奋地抬起了另一只手,准备把这几本书拿出来,看看书架的背板后是什么,这一拉扯就发现——这本书甚至根本不用两只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起。
紧接着,我得到了一本书壳,这本《水浒传》甚至不舍得给自己封上背面!作为一本高贵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甚至没有得到一个佯装书页的侧面。
我呆愣了片刻,不可思议地看着我的传奇人生在实实在在的书架背板前戛然而止,接着看了看手中的假名著,又看了看书架上的其它书,脑中浮现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妈妈的院长不是花钱买的吧。好,打住,应该是这一墙的书确实摆不满,但是为了某种不可名状的理由,嗯,这个解释感觉比较靠谱。
但爸爸妈妈的这种从完美大人形象走下的普通人做法,突然使得我对他们的人物印象更丰满了,之前偶尔的那种感觉隔着一层的剧情人物似的疏离感,在这一刻化成了会心一笑。有一种我一直以为的大佬,原来也喜欢吃泡面、臭豆腐的亲切感。
不过一码归一码,我暗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