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谷>历史军事>却忆安石风流> 第五章 一代枭雄(1)——崛起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章 一代枭雄(1)——崛起之路(1 / 7)

一个伟人,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那便是在同一时代,遇上了一样伟大的对手,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往往高手之间的博弈、对决,总是充斥着精彩的龙争虎斗,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便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片段,失忆的“西毒”欧阳锋与“北丐”洪七公(二人均位列“天下五绝”),在华山比武,武功不分上下,难分伯仲,之后欧阳锋恢复记忆,与洪七公哈哈大笑,相拥而逝。

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谢安也曾经有过武侠小说中这样精彩的经历。谢安平生罕有对手,四十一岁出仕以来,对内,对外,谢安曾经遇到过两个平生劲敌,一个是桓温,一个是苻坚。

桓温与苻坚,都是那个时代的两大风云人物,桓温是一代枭雄,苻坚则是一代英主。并且,谢安都是这两位风云人物的“克星”,桓温取代晋室的帝王之梦因他而破灭,苻坚一统天下的大业亦因他而粉碎。因此,谢安步入江左朝堂之后的主要功绩,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抗桓温平内忧、战苻坚除外患。

那么,有人不禁会问,桓温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能够叱咤风云二十余年,成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天下第一权臣?同时,他与谢安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恩怨纠葛与利益冲突?

要想了解桓温的权谋一生,就必须要从桓温的崛起之路写起。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桓温的家族背景。

前文曾经介绍过谢安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家族背景,桓温亦是如此。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士族门阀的历史,晋元帝司马睿正是在以王敦、王导兄弟为代表的琅琊王氏士族势力的扶持下,才得以登上皇位,方能在江东重建晋室。

尤以晋室南渡之后,士族门阀在整个国家政治体系中基本占主导地位,其中,以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四大士族最为有名。谢安便是出身于“四大士族”中的陈郡谢氏家族,而桓温则是出身于谯郡桓氏家族。

关于桓温的先祖,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总结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晋书》记载,桓温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桓荣曾经在汉明帝刘庄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当过明帝的老师,汉明帝即位后,依旧以师礼待之。

另外一种观点,根据著名历史学家吕余庆先生的考证,桓温的高祖(或高伯祖、高叔祖),正是三国曹魏时期的大司农桓范。当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桓范曾经建议大将军曹爽,将小皇帝曹芳挟持到许昌,效仿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可以让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可惜,曹爽没有听从,否则历史将会改写。所以,司马氏父子掌控魏国朝政之后,桓范因此伏诛。

假设第二种观点成立,那么,桓温以及桓氏一族,就与司马氏政权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所以,也不难推断,桓温为什么要穷尽毕生之力也要取代晋室江山,篡夺司马氏政权,屠戮东晋皇族。当然,这些只是猜测而已。

桓温的父亲,正是与谢安的大伯谢鲲位列“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说起来,桓彝与谢安倒是颇有渊源,他应该算是少年谢安的伯乐之一。前文提过,谢安四岁时,桓彝曾经评价他:“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由此,谢安“风神秀彻”的江左美少年之名,天下皆知。

其实,谯郡桓氏家族,在西晋时期并不是什么豪门望族。不过后来,桓彝积极协助晋明帝,平定“王敦之乱”,事后,因为平乱有功,被明帝擢升为散骑常侍,封万宁县男,后来又被委任为宣城内史,这才让桓氏家族的地位有所提升。

可惜好景不长,“苏峻之乱”爆发,桓彝不幸殉难,叛乱平息后,朝廷追赠桓彝为廷尉。正是因为桓彝的为国死节,也大大提高了桓氏家族的影响力,也为桓氏家族进入晋廷权力中心以及桓温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桓温从小就表现出非比常人的与众不同,少年时期的他,就像日后作为威震天下的一代枭雄那样,将杀伐果决的狠辣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桓温十八岁时就已经亲自手刃了杀父仇人。

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之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而泾县县令江播也参与其中。那一年,桓温才十五岁,终日想着为父报仇,“枕戈泣血,志在复仇” (《晋书·桓温传》)。

三年后,即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在家为父守丧,江家兄弟生怕桓温趁父丧之际前来寻仇,于是事先在丧庐内藏好兵刃,以防不测。果然,桓温假扮成前来吊唁的吊客,悄悄潜入丧庐,亲手杀死江彪,又追杀其余两兄弟,终于报了杀父之仇,所以,桓温此举在当时“时人称焉”。

根据《晋书·桓温传》的记载,“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青少年时期的桓温,为人豪爽,气宇不凡,长得英武伟岸,与当时的著名名士刘惔刘真长私交甚好,刘惔就是谢安的至交好友,又是谢安的大舅子。刘惔经常夸赞桓温大有东吴大帝孙权与晋宣帝司马懿的风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