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见了花香,便想象着花海;听见了雨声,就感觉外面已经积水泛滥。您看,众生的虚体之本性是至纯至善也至大的,心灵之本善但又受实体之束缚,产生着隐藏效应,致使实体犯错。
这样看来,欲望之道本就难以脱身,是本性,也是沉溺于实体中繁簇渐盛时难以自拔着,犯错也与实体面层层欲望交相呼应。
您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我明白的,这个缺点有时是突破欲望的关键点,举足轻重,错了的人,明晰了错,举一反三,把边边角角都看通透了,未来必然一帆风顺,寒灰更燃,比以往更旺,更有热度,更稳而长,不一定很广,热更深远。世人要如何寻得虚体的超脱的心灵支点。长大后的寄托,动力点,真的要选对啊,不然易陷命蹇时乖的境地。
‘世界本没有对与错,只是每个人的主观不一样,所有人于物都是相对的’。我看到了,一个人心结开始游移不定时,对与错的真义,往往就在某一瞬间。如同一句俗话‘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错的时间,遇见心想的人,是一场心伤’。
对的人是人世间的得偿所愿,心想的人是人世间的仰屋窃叹,曲曲折折,终有周章。
虚体心灵面,还是实体物质面,很难抉择!男性的爱的幻象感,被自我朦胧的爱迷离着双眼,自我溺惑的救赎感、宠爱,也是本身的迷失的爱之点。我向内探索心田里平整上突然的坑洼和不知所踪的缺失,假象悄然而生。您说,‘事物即假象’。有时候一个人外表的扮相卓乎不群,整体的气质秀色可餐,但一接近就又有所不同,播穅眯目。
人之私欲可满、可溢,凡事过了度,毁灭也只是一念之间。如同一个人暗恋或喜欢另一个人,迷失在对方一个美好之点,结果不好之点就会变成假象。假想的观美,蒙蔽了心之眼。当然能沉湎于对方的感情也有太多方面和因素点,还有各种牵绊和觅回。制衡之下,己身的得与失做着面具的自身,也是心境之间的一个个误区点。
就像一个人一个喜欢存货的人的本能性,或吃的或玩的。 每一时代每一条件都沉迷于某种心爱的谬误,每一人都因某些他们明知不大可能实行的而不禁自娱。正因其不大可能实行,他们可以决心实行而又不必冒检验这引起些的风险,企图渺茫的幸运概率,人的骨子里,皆有着冒险因子。“心爱”的知了无全力桎梏有的。很多东西,其实只是内心一个小小的满足点已然足矣,结果存了那么多的东西,存的是空乏的身心感。
当我在一块空闲的地块散步时,您说,‘与其挖一个数顷之大但没有水源的池塘,不如挖一口仅数尺之小但有水源的水井,井水源源不断,不会枯竭’,最明智的做法最专注和单一,却也最难。‘我们不停地说,但空洞无物,就像一口干涸的井’,不停说得和做得,如此多的都是空洞无物的。有时候是生活的不太入眼的漩涡,追寻的喧嚣人生。KTV,吃喝玩乐,只希望心之境像,外在的殷实和快乐,压力能走掉一点点。
我看也许很多重自我面只是自欺欺人,只是在竭力换取信念活跃的满足点,能感觉到生活源泉的点。我们要明白,习惯于鱼臭的人,忘掉了兰草的芳香,沉迷于某一事物的人,会改变原来的本性,这一直都是人世间常态化。这人间,怎么说呢。所有的得失,所有的聚散,其实都说一场梦幻,而我们啊,明知道是一帘幽梦,却依旧在梦里沉迷、打转,不肯转醒。佛说一切随缘,但我们深情守护的人,优势却不及一个转身一个回眸。如果你不回眸,你的彼岸便是我无尽的天涯。
我想人生不知往前,还有身边咫尺的彼岸。成人的世界里多了太多躁动,心情不好状态不好时,经历工作很糟糕的状态时,就无声无息地退下,去休息一会,暗示自我不久就好了。躲避不好的这面,缓冲一下它,快速回复有所简单的生活定式。螺旋的转折的自身心理面,其实只是需要从心自我安静,自我思考,自我消停,自我安慰,自我放开。不要总是难得才给到身后朋友一场回眸,不要总是,把你的彼岸留给对方一样的天涯。
心灵之主,你曾在梦境一次次告诫我。能让心境静止下来也是一门很深的心灵学问。就像古人中那么多的哲学家,总的统称里的辩物主义和辩心主义,一切都只不过是让身与心找一处存放的地方,让一切慢慢融合这本是一体的生命现象。对于中年人来说,成人世界需要面对的最大心面载量,漂浮的精神回归向本心。什么都会都懂,走得高了就飘了,回归本我,踏上新的踏实道路,实现心田的新生,一个很重要的点。
成人世界的双层面,精神世界富裕,化繁为简;精神世界空无,化简为繁,一个庞大的心灵处世的哲学论,您看,就像那节气对于一棵树的影响,由一枝延伸众多枝,生长出众多叶片。然后风来了,最浓密的枝头被风扯断,裹挟带走了本来茂枝存在的空间,归零了;后来秋霜登场,叶片大都飘落,有些枯瘦的枝头在酷寒里变得脆弱不堪,一阵阵的雪花满地,积累成一团团,把那